本报厦门讯8月13日-14日,翔业集团召开“开拓创新、共赢未来”2024年务虚会,以集团“十四五”战略规划为指引,进一步探索专项规划、产业战略的发展新思维、新方向,拓展新思路、新业态,积极应对新时代、新变化,思考集团新发展、新未来。 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苏玉荣作总结部署,集团党委副书记、总经理周小刚主持会议,集团党委班子、集团总监和集团经营层干部参加会议。集团外部董事应邀参会。 根据翔业集团“十四五”战略规划方向及要求,集团职能部门及各业务板块牵头单位开展了4个职能专项规划及6个产业战略修编工作。 本次务虚会上,集团运营管理部首先分享了集团及各产业过去10年的发展情况。由集团党委班子成员牵头,以当前宏观经济形势为背景,组织集团各单位就各专项规划和产业战略进行“跨单位、跨产业”的分组研讨,寻求问题突破,拓展创新思路;部分小组邀请了外部行业专家参与讨论,提供更开放的视野,启发更多维的思考。 苏玉荣肯定了此次务虚会研讨成果,回顾并展望了集团“改革转型”之路,要求坚持问题导向、坚持系统思维、坚持目标导向,进一步培养大局意识和战略思维。 坚持问题导向 集团用发展的眼光全面分析存在的不足,以问题为导向提出破题思路,针对性开展了一系列提升行动,有效应对即将到来的挑战。集团2023年以来: 严控工程成本。深化“建设运营”一体化,完善“装修、智慧、人文”三图合一设计,保证新机场“好用、实用、适用”。 提高盈利能力。开展“扭亏脱困、降本增效”行动,推动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取得实效,大力提升“资产运营效能”,聚焦存量精准去化。 争取核心资源。谋划“1011”区域布局,通过产业布局策划,争取土地资源,有序推进项目取地。 优化产业布局。优存量、拓增量,将资产资源归集到业务关联度高、管理能力强的公司,筹建免税运营、航空产业投资等公司,以投资合作为手段,加速布局新赛道。 建强人才队伍。全面推进干部年轻化,加强干部梯队建设;坚持“育才”与“引才”相结合、“考核”与“激励”相结合,全方位赋能人才成长。 完善治理体系。完善“三重一大”决策清单,推动战略管控模式改革,激发产业公司市场活力,赋能产业发展。 凝聚思想共识。开展增强“使命感、责任感、危机感”教育行动,组织集团上下共同参与战略谋划,开展员工关爱工程,增强员工的幸福感。 坚持系统思维 要把企业的发展融入到宏观经济发展、地方经济发展的大局中去,把解决企业遇到的问题融入到谋划发展的系统工作中去,加强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战略性布局、整体性推进,先谋后动、动则必成,以坚韧的战略定力,推动各项战略快速落地。 要立足国家战略,发挥厦门作为对台窗口的最大政策资源优势,争取离岛免税政策;要立足产业发展,加强与头部企业合作,加快完善产业链体系;要立足城市发展,积极打造国际航空枢纽和国家级空港型物流枢纽城市,吸引客流、货流、信息流、资金流在厦门集聚,并且提高流量的商业价值转化;要立足集团协同,依托多元产业打造一条龙旅客服务、一体化物流服务、一站式园区服务,以产业链的广度,提高产品的竞争力,增强客户黏性。 在全局性谋划、战略性布局的同时,要注重整体性推进,重点把握好当下与长远、守正与创新、安全与效率、品质与效益、竞争与合作五个方面的统筹兼顾,推动各项谋定的战略快速落地。 坚持目标导向 集团以“高质量、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立足“现代化、国际化、综合性国有资本投资公司”定位,通过实现四个方面的“现代化”,进一步加速“改革开放,转型提升”战略举措落地。 实现治理体系现代化。完善“三级架构三级管理”机制,强化风险合规管理,依托数字化手段做好全过程监督、管控,做到“放得下,接得住,管得好,动态调”。 实现业务模式现代化。以资本为纽带的外延式发展模式,延伸产业链、提升产业价值链。围绕机场城市运营,强化能力的精和业务的专,深化拓展核心业务,优化存量业务。 实现队伍能力现代化。加快建设人才发展平台,打造可持续发展的人才能力体系,构建多维度的职位发展和上升空间,强化业绩导向的评价体系。增强员工的学习力、思考力、执行力、创新力。 实现企业文化现代化。营造队伍团结奋进,工作紧张有序,作风细致严谨,氛围轻松愉悦的文化环境,培育干部员工“大气、大度、大格局”的气质、主人翁意识、合伙人意识。 风正潮平,自当扬帆破浪;任重道远,更须快马加鞭。翔业集团将加快推动相关工作落地落实、见行见效,携手并进把集团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蓝图变成现实,把愿景变为实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