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公开
返回资讯中心
您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中心 > 信息公开
 
 
财务公司客户身份识别工作的难点与优化方向
发布时间:2024-01-15
 

客户身份识别是金融机构履行反洗钱义务的基本手段之一,是反洗钱工作的第一道防线和基础。财务公司作为集团的“内部银行”,客户主要是集团内部成员单位,财务公司比商业银行更加了解成员单位,但是财务公司业务范围还包含买方信贷、消费信贷等,外部客户逐步增多,以及财务公司信息系统与商业银行相比较为薄弱,财务公司开展客户身份识别工作存在一定难度。现结合我司实际及近年来开展该项工作的经验,简要分析客户身份识别工作的难点,并进一步思考未来优化的方向。

财务公司客户身份识别工作的难点

外部产业链客户配合度不高。相对于成员单位,财务公司对产业链客户的了解较少,且由于双方合作业务较为单一,导致双方交流沟通不多,部分产业链客户在提供相应证件或者报表信息等环节,可能存在配合度不高的问题。这就增加了财务公司进行客户身份识别的难度,尽调结果也可能不够准确、全面。

客户身份证件核实难度较大。根据《金融机构客户身份识别和客户身份资料及交易记录保存管理办法》规定,“客户在开立账户时,无论是对公客户还是个人客户,需提供居民身份证、户口簿、护照、军人证件、港澳台通行证以及企事业单位营业执照等合法证件”。目前,大部分财务公司没有接入公安局公民身份信息联网核查系统,也没有配备识别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证、军官证、外籍护照等证件真实性的查验系统,若基层员工没有经过专业培训,很难鉴别证件的真假,证件的有效性很难得到保障。

获取特定信息的外部渠道有限。为有效识别客户身份,财务公司需通过外部渠道获取信息,以进一步核实客户提供的特定信息,如股权结构、法定代表人、受益所有人、住址、联系方式、工作单位等。由于财务公司尚未与市场监督管理部门、税务局、公安局、纪检监察等机关之间建立资源共享协调机制,财务公司获取特定信息的渠道有限。无法查询外资企业、境外设立企业的具体信息;还有其他一些查询工具存在信息来源不确定、更新不及时等问题。

财务公司客户身份识别工作的优化方向

加强宣传,积极沟通。加强日常教育宣传工作,扩大反洗钱知识的普及面。宣传对象不局限于成员单位,也要面向产业链上下游客户。创新宣传方式、突出宣传特色,将反洗钱宣传与业务、产品的宣传有机结合。通过宣传,广泛普及反洗钱知识,强化产业链客户反洗钱意识,加强产业链客户依法使用账户的法律意识。积极与产业链客户进行沟通、互动,深入挖掘其信贷需求,建立长久有效的沟通机制,为后续业务开展打好基础。

开展专业性培训,提升基层员工鉴别能力。构建全面、完善的培训体系,针对性的开展各类专业性培训,提升前台基层员工对身份证件等信息真伪的鉴别能力。积极探索培训方法,针对前台基层员工开展证件鉴定、反洗钱监管政策、洗钱风险识别技巧等内容的专业培训。将基层员工培养成为业务操作熟练、反洗钱规章制度扎实,集风险识别和风险防控于一身的综合性人才。

尝试引入外部数据信息。探索财务公司核心业务系统建立身份证件核查功能,接入公安局公民身份信息联网核查系统的可行性。建议相关部门或机构,将个人身份联网核查系统、工商登记管理系统、税收征管系统以及客户在不同银行、证券等金融机构和电讯运营商的信息等进行基本信息资源整合,合理利用大数据,建立资源共享的大数据信息平台。将大数据等新技术应用于反洗钱客户身份识别工作中,实现公民身份信息的对接,进一步提升客户身份识别工作的有效性,降低财务公司客户身份识别风险。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版权所有 2013 厦门翔业集团有限公司 | 闽ICP备06004154号 |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010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