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公开
返回资讯中心
您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中心 > 信息公开
 
 
关于双跑道运行模式的研究与思考
发布时间:2023-04-18
 

福州机场二跑道将于2024年底建成投用,开展双跑道运行研究对于未来平稳有序推进福州机场双跑道运行有着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分析双跑道运行模式和行业内典型双跑道机场运行案例,期望对未来福州机场双跑道运行模式推进工作提供有益参考。

双跑道运行模式

基础运行模式。根据《平行跑道同时仪表运行管理规定》,平行跑道分为四种基础运行模式,各模式简要说明及跑道间距要求如下:


上述四种基本运行模式除隔离平行运行模式外,其余三种基本运行模式均需要与其他基本运行模式进行混合使用方能满足机场起降需求。基本运行模式间的不同混合形成新的运行模式,即半混合和混合运行模式。

半混合运行是指两条跑道中有一条跑道仅用于进近或离场,而混合运行是指两条跑道可以同时用于进近和离场。


通常双跑道运行模式是逐步推进的:从基本运行模式中的隔离平行运行模式(一起一降),到半混合运行模式(两起一降或两降一起),再到混合运行模式(两起两降),运行模式的提升促进机场运行容量的提升。

行业内双跑道运行实例

福州机场在建二跑道与现有跑道平行,相距1920米,属于远距跑道。本文选取与福州机场双跑道构型相似的杭州机场与深圳机场,对其推进步骤及容量提升情况进行分析。

杭州机场二跑道于2013年投入使用,与一跑道相距1920米,属于远距跑道。投用初期使用隔离平行运行模式,高峰小时容量从31架次/小时提升至45架次/小时。至2019年杭州机场旅客吞吐量突破4000万人次,基本达到高峰小时45架次/小时的保障极限。2020杭州机场推动实施双跑道独立离场,将高峰小时容量提升至54架次/小时。2023年杭州机场实施双跑道相关进近,目前正在试运行中。

深圳宝安机场二跑道于2011年投入使用,与一跑道相距1600米,属于远距跑道。投用初期使用隔离平行运行模式,机场高峰小时容量由34架次/小时提升至46架次/小时,同时民航局批复可通过优化跑道运行模式逐步申请容量提升,最高至55架次/小时。至2014年深圳机场旅客吞吐量达到3627万人次,基本接近高峰小时容量46架次/小时的保障极限。

2015年深圳机场推动实施双跑道向北独立离场,2016年实施双跑道向南独立离场,2018年5月实施双跑道向南相关进近,2018年11月实施向北相关进近。期间深圳机场高峰小时容量逐步放至55架次/小时。至2019年深圳机场旅客吞吐量达5293万人次,基本达到高峰小时容量55架次/小时的保障极限。

2022年深圳宝安机场通过优化空域、提升地面保障能力将高峰小时容量提升至60架次/小时。

国内其他机场双跑道(远距)运行模式及对应高峰小时容量如下表:


通常双跑道实施隔离平行运行(即一起一降)后,机场高峰小时架次最大可提升至46架次/小时。后续机场根据航空运输量的需求推动优化双跑道运行模式从而提升机场高峰小时容量以满足未来发展需求。

福州机场双跑道运行模式的思考

考虑福州机场空域运行矛盾较大,在半混合和混合运行阶段可参照深圳机场推动模式,逐步实现不同方向的离场或进离场同时运行,具体为:

阶段一:采用隔离运行模式(一起一降),预计高峰小时容量可提升至46架次/小时(深圳、南京机场),能够满足3800万旅客(按厦门机场2019年32架次/小时保障2700万旅客测算)的保障需求。按机场二期办提供的16%年旅客增长率预测,该运行模式可使用至2030年(旅客预测3400万)。

阶段二:独立离场(两起一降),受限于福州机场空域运行矛盾,可先推动向北独立离场,再推动向南独立离场,机场高峰小时架次逐步放量,预计最大可放至54架次/小时(杭州机场)左右。为避免高峰小时容量成为机场时刻增量的天花板,考虑空域协调至少需一年半左右时间,加上民航的审查、试飞及资料上报等流程约半年时间,此阶段应当至少提前2年开始推动筹划。

阶段三:独立进近(同时起降),同阶段二可分步实施,先推动向南独立进近,再推动向北独立进近,实施后预计高峰小时容量可提升至62架次/小时左右(昆明机场)。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版权所有 2013 厦门翔业集团有限公司 | 闽ICP备06004154号 |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010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