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大数据技术的迅猛发展及创新应用,日常工作及生活中的许多具体细节会被转换成不同类型的数据来记录、分析、使用。大数据技术正在深刻地影响着各行各业,尤其是在金融行业,全方位数字化已成为大势所趋。 2022年以来,中国人民银行和银保监会相继印发《金融科技发展规划(2022-2025年)》及《关于银行业保险业数字化转型的指导意见》,对金融行业数字化转型的总体思路、发展目标、重点任务和实施保障进行了明确规定。财务公司结合实际,编制实施数字化转型规划,着力构建具有所属集团产业特色的数字化架构体系。财务公司的数字化架构转型建设路径,主要体现以下几个方面: 运营优化方面,要打破时空限制,优化客户体验。财务公司可运用其先进的数据分析技术,从客户属性与客户行为分析入手,通过用户需求满足度与产品价值评估,分析产品对客户需求的满足度,并以此为基础指导以客户为中心的产品与服务创新。同时,可运用数据建模的方法剖析财务公司产业链金融产品,为产业链客户提供更具个性化的金融服务,推动公司各项金融产品的数字化运营。 数据挖掘方面,要加快数字赋能,构建现代管理模式。财务公司传统的业务模式表现出被动化、碎片化、浅表化的特征,对数据掌握和利用分析不够,集团战略支撑作用不足。因此,财务公司要加强数据提供和分析能力,从技术理性向制度理性跨越;不再拘泥于辅助性、保障性信息化事务,更加聚焦资金主责主业,更加强调对企业架构和体制机制的系统性重塑,在更高层次、更高水平上释放制度重塑和一体化建设的效应。要用数字空间打破财资管理的时域限制,将个体业务放置到跨时域、跨地域、跨品种等多个维度内进行综合统筹解析,实现整体业务组合最优化。 风险防控方面,要以数字化转型推动实现财务公司的本质安全。财务公司从本质上讲是经营风险的非银行金融机构,风险管理是银行的生命线,而资金安全则是财务公司经营管理的生命线。财务公司应当通过数字化手段,加强内外部数据汇聚、清洗和数据治理,统一数据来源,丰富底层数据类别,提升数据质量,并健全自动化风险防控机制,不断增强风险识别监测、分析预警能力,做到“人防”向“技防”“数字风控”“智控”转变,实现资金安全零事故。 在数字化时代的大背景下,我国金融科技从“立柱架梁”迈入“积厚成势”的新阶段,而财务公司传统的前中后台模式的划分边界也日益模糊,面临着改变甚至颠覆。因此,财务公司更须跟上数字化转型步伐,依托大数据技术进行重构,通过以一体化架构建设为主要框架、以生态化视图构建为关键载体、以融合化业务重塑为应用场景的新路径,加快推进全要素数字化转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