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培养,企之所需,国之大计,而培养和选拔人才,打造学习成长型企业平台,正是航空工业公司经营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 航空工业公司注重重点岗位人才培养,制定人才培养“常春藤”行动计划,建设学习成长型组织,坚持人才“选、育、用、留”多轮驱动,旨在打造一支专精特新的人才队伍,构建企业人才可持续发展的新格局,形成抢抓企业战略发展机遇、实现经营转型升级的支撑力量。 厚植“常春藤”人才沃土 正值转型机遇期的航空工业公司需一批高端复合型人才,人才从哪儿来?这是公司首要解决的问题之一。人才从培养中来,这是公司给出的坚定回答。 公司以深入实施人才培养“常春藤”行动计划为引领,聚焦投资发展、运营服务、工程建设等主要业务领域,以现有产业人才为导师基础,形成了以公司总经理为第一责任人、各部门负责人为培养负责人的组织保障机制,负责指导和统筹人才培养项目的实施。通过人才自学、接受教练、在岗实践、教练他人、常规培训、外部活动等方式,培育和选拔人才,并制定一系列激励措施,形成留才用才“强磁场”。 士因习而勇,能因练而精。航空工业公司组织重点培育对象,开展精准培育。面向招商引资人才,开展投资项目管理、商业本质探究、厦门翔安机场片区规划等相关培训;面向运营服务人才,开展市场营销策略研究、园区相关产业政策研究、产业园区调研等活动;面向工程建设人才,组织专业工程项目管理学习分享。 组建专业化招商运营和工程建设团队,不仅要在精英人才培养上下功夫,更要大力引进、培养、发掘新进潜力员工。航空工业公司为每一位新聘员工都配备了专属导师,匹配不同岗位定位与职责因材施教,制定针对性的辅导培养计划,力保每一位新员工尽快熟悉公司组织架构、业务流程、企业文化等方面情况,挖掘每一位新员工潜质潜能。人才团队建设如同一池春水,因持续培养而加快激活。 搭建学习成长“立交桥” 修炼内功,搭建学习成长型组织,是航空工业公司培养人才、激发组织活力的另一抓手。通过学习培训、集中分享等形式增强职工干部自主学习意识,将各类学习教育融入日常工作生活中。 充分利用好内外部导师资源,多方位健全知识培训分享体系,是航空工业公司组织开展学习的“关键词”。公司2021年开展培训近30次,培训课时259小时,覆盖经营管理、综合管理、投资管理、运营管理、财务管理、工程管理、党建管理、纪检监察、风控管理等公司经营全方位内容。全年几十场次的集中培训,有力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全体员工在学习中领悟业务逻辑、明晰经营重点、找到解决企业转型升级难题的破解之道。 拓渠搭桥而育才,航空工业公司持续拓展人才学习交流的渠道,为员工铺设学习成长“立交桥”。常态化开展党建教育活动,走进神山红色文化教育基地,重温解放厦门的光辉历史。集中学习研讨《闽山闽水物华新——习近平福建足迹》等图书,结合自身学习和工作实际畅谈心得体会;多次参与承办厦门自贸片区航空维修业企业发展座谈会,研究交流产业现状和行业发展方向;不断委派员工到市自贸委、市机场片区指挥部等政府部门挂职锻炼;协助推进职称改革试点,为厦门航空维修产业建设和人才培养提供助力。 人才兴则企业兴,人才强则企业强,人才资源是支撑企业发展的重要力量。航空工业公司将持续发力各层级人才培养,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全力打造学习成长平台,引导企业员工推动公司发展提质升级,为集团丰富完善临港经济片区开发运营管理版图,为厦门构筑航空产业高地贡献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