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厦门讯(通讯员 王邕 许书达)2022年1月4日上午,随着大型挖掘设备的轰鸣声和旋挖桩机缓缓掘进,福建省委常委、厦门市委书记崔永辉宣布2022年新年开门红重大项目暨厦门新机场项目全面开工建设,市长黄文辉致辞。现场的火热景象,共同奏响了集团新一年度建设工作的序曲,如期实现新年“开门红”。 本期按照满足年旅客吞吐量4500万人次目标设计 厦门新机场位于翔安大嶝岛机场片区核心区,本期工程将建设面积55万平方米的主航站楼、196个机位的站坪、2条远距跑道。其中,北1跑道按飞行区最高标准4F建设,长3800米,能够满足民用空客A380、波音747等大型飞机的起降要求;同时将新建8万平方米综合交通中心、18万平方米的停车楼以及空管、航油、航司基地等配套工程,计划投资530多亿元。建成投运后,厦门新机场可保障飞机起降38万架次/年,旅客吞吐量4500万人次/年,货邮年吞吐量75万吨/年。 按照厦门新机场总体规划、设计特点和“四型机场”建设理念,新建主航站楼呈单色三重檐叠落设计,形似白鹭振翅飞。该建筑外形设计灵感汲取自厦门本土的闽南大厝和嘉庚建筑“出挑飘逸”的建筑造型,形成“如鸟斯革,如翚斯飞”的建筑形态。机场内各主要节点空间则采用厦门海洋文化为主题,整体协调富有活力。 经过前期谋划,精心部署,厦门新机场工程在设计阶段即充分落实人文关怀理念,打造“人文机场”,通过对航站楼内功能有序规划,让旅客尽量平层进出,减少垂直转换,使安检后最远登机口的步行距离不超过650米,效率达到国内同等规模机场的领先水平;通过设置专属的中转厅,以及12个可转换机位的灵活调度,使绝大多数中转旅客的步行距离控制在350至500米范围内,实现最便捷中转,达到国际一流航空枢纽的服务效率。航站楼外通过连廊将陆侧建筑群连成片,使旅客步行可达交通中心、酒店、停车楼、办公、会议等所有功能区域,最远步行距离不超过170米,并可实现8种地面交通换乘。 厦门新机场作为我国重要的国际机场、区域性枢纽机场及两岸交流门户机场,将在优化综合交通体系结构、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等方面产生巨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打造行业尊重、政府放心、社会认可、百姓满意的机场 厦门新机场项目自2007年启动选址工作至今,集团秉承初心,不辱使命,从2014年11月4日民航局批复选址,2019年5月13日国务院、中央军委批准立项,2021年4月23日国家发改委批复可研,到2021年11月3日正式取得航站区初设批复,坚定目标、不断推进,每一步都离不开国家部委、省市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和翔业人不畏困难的决心。 厦门新机场作为填海机场,工程建设场地均为沿海砂层地质环境,对地基处理、基坑及地下结构施工、工后沉降控制等均有较高的要求。作为大型工程项目,新机场作业面广,参建单位多,且航站楼下穿轨道3#、4#、R1线及东进场路等多条交通线路,交叉施工多、协调组织难度大。不仅如此,还涉及建筑、机电、场道、民航等各专业各系统协同施工等内容,十分复杂。对此,集团谋划在前、审慎论证,组织各部门进行施工推演,在新机场开工后最大程度保障工程安全如期推进。 集团将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在全体干部员工的共同努力下,携手全体参建单位,笃实夯基,建设“精品工程、样板工程、平安工程、廉洁工程”,建成行业尊重、政府放心、社会认可、百姓满意的机场;求效有为,牢牢把握建设和发展的“黄金时期”,勇于担当、主动作为,稳妥有序推进各项重点建设任务,并在促进两岸应通尽通,在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上迈出更大步伐,扛起光荣使命,矢志跨越赶超,以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