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公开
返回资讯中心
您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中心 > 信息公开
 
 
《中国影子银行报告》的部分解读
发布时间:2021-08-16
 

近期,银保监会政策研究局和统计信息与风险监测部课题组发布《中国影子银行报告》。据悉,这是官方首次对影子银行的定义和标准进行系统性界定。报告称,确定我国影子银行标准,必须兼顾影子银行国际标准的共性特征和我国影子银行特点,并按照风险程度高低,区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影子银行。

报告指出,“广义”影子银行包括同业理财及其他银行理财、银行同业特定目的载体投资、委托贷款、资金信托、信托贷款、非股票公募基金、证券业资管、保险资管、资产证券化、非股权私募基金、网络借贷P2P机构、融资租赁公司、小额贷款公司提供的贷款,商业保理公司保理、融资担保公司在保业务、非持牌机构发放的消费贷款、地方交易所提供的债权融资计划和结构化融资产品。其中,同业特定目的载体投资和同业理财、理财投非标债权等部分银行理财、委托贷款、信托贷款、网络借贷P2P贷款和非股权私募基金等业务,影子银行特征明显,风险相对较高,属于“狭义”影子银行。

与其他经济体相比,我国影子银行呈现哪些不同的特点?报告总结了五方面:

一是以银行为核心,表现为“银行的影子”。我国银行资产一直占金融业总资产的90%左右,正是因为银行业资产规模庞大,影子银行资产端和负债端与银行密切相关。从负债端看,银行是非银行金融机构和影子银行资金的主要提供方。从资产端看,影子银行的客户绝大部分是银行的客户,实质为通道业务。

二是以监管套利为主要目的,违法违规现象较为普遍。各类机构利用监管制度不完善和监管标准不统一游离于监管边缘,在所谓的“灰色地带”大肆从事监管套利活动。还存在大量“无证驾驶”,形成了了“全民办金融”的小环境。

三是存在刚性兑付或具有刚性兑付预期。多数产品承诺保本或保最低收益,有的还与投资人签订“抽屉协议”,承诺刚性兑付。

四是收取通道费用的盈利模式较为普遍。发达经济体影子银行主要是交易型模式,借助回购、卖空、做市等工具赚取利差收益。我国影子银行产品大多是认购持有到期,流动性低,以量取胜,拼市场份额。赚取通道管理费是盈利的主要来源。

五是以类贷款为主,信用风险突出。发达经济体影子银行投资范围广泛,以标准化资产为主,信用违约风险较低。资金大多通过互相拆借、回购等市场手段获取,面临集中大额赎回的流动性风险。我国影子银行绝大部分是银行贷款的替代,但客户评级标准显著低于贷款客户,无论是融资来源还是资金投向都承担直接的信用风险,且风险大于银行贷款。

经过三年集中整治,我国压降高风险影子银行效果显著,金融系统性风险大幅下降,但报告也指出,我国影子银行积累时间长,存量风险较大,相当多金融机构仍然存在规模情结,各类隐性担保和“刚性兑付”没有被真正打破,“卖者尽责,买者自负”尚未真正建立,部分高风险影子银行可能借不当创新卷土重来。今后还需持续性的调控金融风险,完善国内金融市场体系。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版权所有 2013 厦门翔业集团有限公司 | 闽ICP备06004154号 |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010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