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运管委建设的构想与建议 首先要推动顶层结构优化,争取政策支持。一是推动地区管理局出台对千万级以下、年吞吐量500万以上机场的正常性管理和考核办法,促进区域运管委形成航班正常性的合力。二是利用民航局及华东局推动区域运管委建设契机,积极沟通协调福建地区各民航主管单位、空管单位、主要机场和航空公司,形成区域运管委建设方案,明确工作职责分工与工作机制,作为区域各机场运管委协作的指导性文件。三是在各地区运管委的基础上,推动大区运管委的建设,共同指导各地区运管委开展航班调时调减策略。各地区运管委加强协同沟通,比如福建区域运管委与上海区域运管委的协同,共同制定福建往返上海的流量管理和航班调整策略,提高航班调整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四是赋予区域运管委对外区飞越航班管控策略制定的决策权,减少外区航班对区域内航班调时调减方案实施效果的干扰。 其次是发挥集团机场群协同优势,先行建立集团多机场运管委平台,总结前期交流合作经验,共同制定协同策略,统筹开展航班调减调时,适时开展福厦两场机场运管委人员轮岗交流。结合各机场长短期发展诉求,制定差异化的调时调减策略,减少区域运管委建设与运行阻力,推动实现区域运管委成员单位扩容。 再来是建立专业运管委协同指挥中心工作团队,将航班正常性管理工作主动化、精细化。一是对民航局运行监控中心、其他地区运管委对接,协同开展航班调时调减方案的制定,争取以最小的航班调整量,获取最大的航路通达性。二是协助推进福建空域及航路精细化管理,优化放行环境。三是统筹规划开展航班保障进程监控,开展保障延迟追踪调查,挖掘分析航班地面保障数据,优化地面保障标准与流程。四是开展对空协调与放行环境监控,及时做出运行调控决策,支持大面积航班延误、不正常航班保障等相关工作开展。五是挖掘航班地空运行数据价值,建立历史延误数据、航班调整与最优时刻库模型,实现运行与营销融合,发挥时刻资源最大价值。 最后是强化数据与情报支持。一是建立航班生产数据共享渠道,降低获取非集团运营机场的航班信息难度,集团内部福厦两场建立统一规范的航班信息格式,实现航班信息的无缝对接。二是研发机场航班计划调整工具,通过统一的、规范的系统工具运用,提高决策效率,加强数据积累。三是挖掘和积累空域容流数据,分析和积累不同限制环境下的空中交通保障水平与延误水平,逐步形成历史环境库,为后续决策优化提供依据。四是建立基于区域运管委平台的管制、气象及其他空域用户的信息共享和会商机制。 区域运管 委建设展望 通过协同推进空域及航路结构优化,能够合理规划航季航班时刻库,开展航班换季、季中时刻优化,减少空域与时刻冲突,营造良好运行环境,助力机场板块的长远发展。同时通过更加一体化、精准化的动态时刻调整,疏导空中交通,减少空域通行能力下降导致的航班延误与取消,提高不利天气条件下的民航运输保障能力。 未来区域运管委将会为机场群区域协同运行搭建平台,统筹机场群航班运行效率提升,为集团机场产业品质化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