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公开
返回资讯中心
您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中心 > 信息公开
 
 
兆翔机场建设用海报建组:只争朝夕,春光不负赶路人
发布时间:2021-04-30
 

(通讯员闫淼  吴晶晶)光荣的桂冠从来都是用荆棘编成的。时光回溯到2018年7月,新用海政策发布后,厦门新机场是第一个申请新增围填海面积超过1000公顷的国家重大项目,各项审查异常严格。为此,厦门市委市政府提出了“对题作答”、“按需作答”的工作要求,集团积极发挥主体责任,顶住前所未有的压力,调动一切可用资源和力量,劈波斩浪,历经30个月奋战,厦门新机场用海初审终获国家自然资源部批准。

特殊时期的硬核战役:目标既定,使命必达

追梦人从不惧山高路远,奋斗者总向往崭新高峰。8次重要部署、3大优化方案、4次技术攻关、13家单位共同参与……这是用海报建组成立后第一周紧张有序的工作内容。这一周,有技术组全力破解“卡脖子”问题的日夜攻关,有联络组全面沟通的奔忙身影,有材料组高效精准的密切配合,有后勤组24小时的悉心保障,各组工作环环相扣,覆盖报批全过程。

报建组采用厦门、北京双线并重、精准并进的工作模式。2020年3月,在疫情尚未解除限制时,驻京小组提前开展工作,启动隔离办公模式,克服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率先对接设计单位建立高效沟通机制,为后续工作奠定坚实基础。为抢抓工作进度,技术组立下“问题坚决不过夜”的硬性规定,从零开始,研究申请政策、攻克技术难题。全体技术人员白天跟踪联合办公现场任务进展,及时掌握出现的问题,保持实时在线配合,累计完成方案50余稿,汇报材料200余份,近10万字技术说明,绘制图纸300余张。

去年4月5日,恰逢清明节假期期间,自然资源部海域司联合海洋咨询中心组织召开视频会议,提出就厦门新机场用海重点问题补充材料。用海报建组自我加压,要求“只准提前,不准拖后,没有任何退路和弹性,务必要在72小时内完成上报工作。”对于具备丰富工作经验的技术组而言,完成这项工作并不难,但正常需要一到两周时间。报建组成员说,“3天内完成,大家都觉得不可能,这是过得最快也是最慢的72小时了。”后勤保障组连夜组织人力、物力,再次筹备多单位联合办公,4月7日凌晨5点,初稿完成,开始了不断的优化过程,报建组已连轴转了50多个小时,中间困了就在联合办公现场搭个椅子眯一会。8日凌晨1点,距离上报时间还有15个小时,优化工作仍在进行中,逐字逐句校对材料,一遍遍梳理各章节内容,确保内容没有纰漏,直到4月9日凌晨完成全部材料,并正式向国家发改委、国家自然资源部重新上报用海申请。

始终保持清醒判断:不停顿、不大意、不放松

风雨袭来,挑战丛生。2020年5月,在现有规划成果可能被颠覆的情况下,报建组给所有成员再动员、再部署,大家心中都憋着一个共同的信念:拿出更加过硬的状态乘势而上、决战决胜。小组积极赴京协助市领导与部委沟通20余次,组织最权威专业力量,从宏观到细节全面梳理机场的整个规划思路、方案,为机场位置、跑道间距、航站区面积、各功能区面积提供强有力的支撑,最终保留总规基本方案、航站楼设计成果不变。

报建组核心成员吴晶晶因其突出的表现,被评为集团优秀员工,他表示,“我们的用海报建工作需要大家齐心协力,就好比一支宏大的交响乐队,我只是打边鼓的小角色。正因为角色小,我们不能不努力打出自己独立的点子和音色。否则南郭吹竽,有我不多,无我不少,用海工作就没有很好的推进。”

期间,他与小组成员协作,通宵达旦,创新工作方式,突破性完成了《厦门新机场终端节地报告》,克服《民用航空运输机场工程项目建设用地指标》中指标未全面覆盖及不适应当前发展形式的影响,调研国内其他新建机场用地指标,采用曲线拟合等方法进行对照分析评价,自行编制完成报告,并顺利通过国家自然资源部审核。

连续不断的时间,一以贯之的奋斗。在用海方案稳定的同时,机场建设公司加快推进工可报批工作,3天内统筹空管、航油、厦航、山航等多家驻场单位集中办公,累计完成37项工可文件报送国家发改委。

春风浩荡,万物竞长。30个月的携手拼搏、矢志奋斗,机场建设公司用海报建组不负肩上的责任,把光荣写在深处。每个人前进的脚步,汇聚为新机场前进的力量,每个人创造的价值,展现着翔业特色、翔业精神、翔业气派。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版权所有 2013 厦门翔业集团有限公司 | 闽ICP备06004154号 |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010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