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赵舒宁)企业开展精益管理,主要目的是用尽可能少的资源,包括时间、空间、人员、材料和设备,创造出更多的价值,核心就是消灭一切无效的耗费。元翔福州空港运行指挥中心作为机场的运行协调中心、信息传递中心以及应急救援中心,在很多的工作流程及运行协调方面都在践行着精益管理的理念,运用精益管理工具不断创造更多价值。 识别价值流图 筛除不增值活动 价值流图作为精益改善项目最常运用的工具之一,可以体现原材料转变为成品、并给它赋予价值的全部活动。识别价值流的含义是在价值流中找到哪些是真正增值的活动、哪些是可以立即去掉的不增值活动。例如在分析本场过站航班运行保障中存在哪些问题时,就可以运用到价值流图。 价值流的“当前状态图”可以显示出“今天”所有的发生的活动,包括增值与不增值的活动,可以帮助了解当前的操作状态,从中发现和识别浪费,明确改善点,运用“未来状态图”设计精益的价值流程,然后制定出精益改善的计划,实施改善。可以看出,在保障过程中,滑行路线、推出顺序等环节均存在时间和等待的浪费,而这些浪费会进一步挤压航班正点起飞裕度,影响机场放行正常率,正是运用了价值流图找出问题所在,指挥中心才能实施《减少进港航班到位时间》,《减少航班地面等待时间》等精益项目,有效筛除不增值活动。 找出根本原因问五次“为什么” 要真正解决问题必须找出问题的根本原因,而不是问题源头,根本原因通常隐藏在问题源头的背后。举例来说,一个航班错过了正点起飞时间,造成放行不正常,先问第一个“为什么”:什么原因造成的?获得答案后,再问为何会发生,以此类推,问五次“为什么”,这种问“为什么”的过程会层层向上溯源。 
在层层深入追查根本原因后,我们发现,设备的更新换代以及对指挥员正点起飞航班优先原则不够深入理解,是造成短时延误的根本原因,每一个为什么都能引领我们更朝向流程的上游与更深入组织,而每一个为什么得出的结论与发掘的深度也不同。指挥中心也针对每一个“为什么”,做出了相应的解答,极大程度地减少了短时延误航班的放行不正常情况。 
为实现持续改善将任务标准化 精益管理并非一蹴而就,一个充满活力、不断进步的集体,将永远存在改善的空间,而所有改进性工作所取得的“成果”都将通过SDCA循环(标准化-执行-检查-行动)来维持,所以,必须先把流程标准化,继而使其稳定,然后才能谈持续改善。 在之前的机坪管制工作中,会存在通话用语不标准造成的无指令开车等问题,对此,指挥中心将无线电通话用语规范结合本场实际情况,对指挥员的管制通话用语进行进一步规范标准化,针对航空器推出、开车、滑行等程序,明确实施保准,并建立更为细致的绩效管理,让指挥员在标准流程下,达到真正的改善。 标准化是促进未来改善的必要基础,如果把标准化视为现时所能你想到的最佳境界且未来可以做到的改善,就能有所精进。但是,如果把标准当成设定种种限制,那改善进程就会停滞不前。所以,即使标准化也非一次就能达成的最终结果。在标准化的基础上不断改进,才能创造更多价值。 除了以上工具,看板拉动、6S、及时化生产等工具也在日常工作中发挥了很大作用,指挥员也在通过尽善尽美的价值创造过程,提供尽善尽美的价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