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时,数学题的解答,老师给我们的讲解多是按公式来,学生只要记住公式,活用公式便可以完成答卷。 在工作中其实同样也存在着很多诸如此类的情况,老带新往往是传授经验,未普及这样做的原因,因此有些人可能不知道这样做的意义是什么,只知道这样做是对的,这对于全流程的效率提升有一定的影响。我们知道,教条主义对人的发展有一定的限制,因为已经有一套成熟的体系去遵守,按部就班就可以把工作做好,缺乏思想的人便会放弃思考,停止创新,对于一个团队而言,这种损失和伤害是巨大的。“教条主义”是否应该存在,我们应该辩证的看待,不能全部否定按部就班,无规矩不成方圆,在遵守规矩的前提下,多问为什么,是否可以改进,才能摒弃“公式”式的教条主义。(元翔厦门空港 陈海燕) 流程是在企业不断的发展过程中所积累下来的宝贵财富,在你前面有很多人都做过同样的事情,他们在工作中不断总结经验,改善流程,使工作越来越简单,按照工作流程办事,会使你少走很多弯路。 但是,有的管理者认为,既然工作流程那么重要,那我就多制定点流程,让大家都按流程办事,工作不就变的简单了吗?于是,需要流程的地方制定流程,不需要流程的地方也制定流程,管理者看到那一本本厚厚的流程册,心里很高兴,殊不知,很多多余的流程严重影响了员工的积极性,创造力和工作效率。 流程不在多,而在于有用。所以制定流程的时候,管理者需要深入一线,根据业务实际需要来进行设计,如果只是拍拍脑袋做决定,那就是教条主义了。(元翔厦门空港 李伟联) 教条主义亦称本本主义,从字面上理解就是凡事照着书上来,做事之前说一句:照着本本上写的做!假若任何情况都遵从一成不变的规定,不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效率将大打折扣;假若在急需团队协作时,个人仅顾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团队将失去凝聚力,最终既影响效率,又达不到预期结果。(元翔厦门空港 江春福) 教条主义简单来讲就是,生搬硬套,不懂变通。我刚工作那会儿,按照流程按部就班地工作让我感觉很轻松,从没想过为突发状况提前做准备。好巧不巧,有次我在机场巡查的时候,一个焦急的旅客向我求助,她求助的事项我只知道正常情况下的流程,但是那样就要花费很多时间,不适用于这个旅客。但我只能把正常的流程告诉旅客。旅客更着急了,幸好当时有其他同事经过,及时给旅客解决了问题。 后来,在跟同事复盘时,她对我说突发状况都不是正常情况,必须要学会在正常的流程基础上里找到机动处理问题的方法,才能更好更快地解决问题。只用一套规则来解决所有问题,它很省力,但不可取。(元翔厦门空港 王宏英) 国际客服部有一个广播问询班组,听到广播问询这个词,可能大家的第一反应就是机场广播和问询柜台,其实除了这两项,我们还有份特殊的职能,叫做特服劝导,是为行动不便的旅客提供轮椅以及为单独出行的老幼乘客提供陪同服务,听起来很简单,其实里面藏着很多大学问,特别是各种各样的异常情况。 曾有架进港航班需要两部轮椅协助,原通知计划两部普通轮椅在指定区域等待,但临时接代表通知,因前站通知有误,两位特殊旅客无法自行移动,需要客舱轮椅服务。按照流程,应该由航司通知班组,申请客舱轮椅服务,但航班已落地,准备时间不足,现场特服人员随机应变,使用现场对讲机呼叫内场人员帮忙拿取客舱轮椅,同时安排另一位同事将情况报备班组,内外人员联动,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了两位特殊旅客的前序准备,将这次异常情况的影响缩减到最小。 制度可以有效规范我们的工作,但针对特殊情况,要懂得随机应变,不能为了符合规范而符合规范。(元翔厦门空港 倪敏) 我理解的工作中的教条主义是一种极端、片面的工作方式。例如,夸大经验,把局部经验当作普遍真理,过于墨守成规。认为以前就是这样做的,不能再改,只知道以制度为蓝本做事,而忽视实际发展的需求,导致无法满足日益提高的市场需求,也会阻碍公司的发展。(元翔福州空港 周林) 在笔者看来,工作效率的提升需要正确的工作方法,定期对工作方法进行复盘,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摒除“拖后腿”的教条主义,保留积极高效的方法,对于工作的完成及效率有重要的意义。 其一,经验主义需摒弃。多数资历深的职场人容易进入的误区,就是凭借经验做事。丰富的经验固然是好事,但是过分依赖于经验则会适得其反。工作情况千变万化,固执地用老方法和经验去应对,无法保证适用于每一项工作任务。相反,敢于用新的思维思考,探讨并大胆使用新办法,从过去的经验中总结并提升,能够从一定程度上提升工作 效率。 其二,文山会海需摒弃。过多的无效会议,会占据大量的工作时间,很多时候对于解决实际问题没有太大的意义。反之,真正深入一线,用更多的时间观察及思考,能够从实践中体悟到更多真知,也能发掘痛点、难点,从而进行有针对性的改进,提升整体工作效率。(元翔厦门空港 周璇) 人们常用久久为功来表达无论开展任何工作,都要坚持不懈才能见到效果。我认为, 久久为功没错,但是如果认为只要“久久”了,就可以取得成绩,那一定是教条主义了。因为不是所有“久久”都能“为功”,而是有效的“久久”,才能见效。 比如,有些工作上的“无用功”,都是习惯使然,多它不多,少它不少,可有可无,但是这些“无用功”耗费时间、拖慢节奏、影响效率,必须坚决摒弃。再比如习惯性加班,明明可以白天正常工作时间做完的工作,非要磨磨蹭蹭,下班之后加班做完,看起来投入了很多时间,实际上是浪费时间。(元翔厦门空港 姚爱超) 在工作中的最常见的教条主义就是把惯例当规定,缺乏创意、懒得创新。比如把一些繁琐的程序性工作当成既定的教条,拒绝接受甚至懒得去想可以提高效率和成果的方法,得过且过。这种看似是在工作,实际上是对工作的敷衍,是我们一定要杜绝的教条主义。(元翔福州空港 潘董位) 只想着把自己份内的事做好就可以了;处理事情方法比较简单,对问题不做分析,从没想过工作方法的完善会给自己的工作带来便利;把工作单纯地当做负担,不思进取。 广义上来说,这些都属于“得过且过”式的教条主义,它们就是我们职场上止步不前的绊脚石。(元翔福州空港 肖云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