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翔版块: 朱昭(元翔厦门空港):十四五规划中,厦门空港在平台发展方面,计划做大公司平台和流量价值平台,包括客运、货运和公务机等方面。新技术应用上,厦门空港将合理采用新技术,优化运营效益;从旅客维度,利用新技术,缩短旅客值机、托运、安检、登机时间,提升体验;从航班维度,利用新技术,进行IOC模式的转变。 刘玉海(元翔福州空港):福州空港“十四五”发展的愿景是通过数字转型、平台发展,致力于深度开发流量价值,打造独具闽韵风格与现代海洋文明气质的人文机场,成为精致运营典范的“海丝门户枢纽机场”。目标是以人文机场建设为引领,推动机场总规修编,实现二期工程建成投用。公司将做大航空主业市场,利用数字转型做深流量价值开发,利用平台发展做强福州机场生态圈。 郑瑞亮(元翔快线):元翔快线未来五年要进一步补强,以四个机场、四个中心结点打造网络。目前对于线上网络的打造已经起步,线下的售票人员得到了精简。元翔专车目前找到了盈利模式,空港快线由市区转向接送机,打造属于自己的产品差异化,专车要结合专线业务的优势,实现大车和小车的有效结合。 佰翔版块: 苏启坚(佰翔酒店集团):佰翔酒店集团已在考虑智慧酒店的设计方案,目前是考虑翔安机场酒店,在平衡客人需求痛点和总体投入产出基础上选择合适的智慧酒店产品,后续也会邀请各成员酒店集思广益。酒店集团的会员系统将是十四五规划的重中之重。 邓波(佰翔软件园):建议将更多投资在硬件上的成本和精力投资到软件上,以及后面的系统建设支持上,加强支持系统的投入和研发,为集团未来发展奠定基础。关于未来怎么走的问题,要往数字思维去靠,形成“直观反映”,研究五年规划,先做一年让路线图逐渐清晰。 李赤卫(佰翔海瀛湾):软件应用更关键的是使用的人要专业,要加强员工的培养。有的软件系统很好,但维护成本高,学起来很复杂,员工没有三个月以上没法熟练使用,所以还是要选择适合我们的,不要为了科技而科技。 刘荣(上海花园):机场酒店市场目前尚未得到充分开发,外部资本金都还没进入这部分市场,可以通过租赁物业的形式快速扩张,带来机场酒店体量快速增加,这是向全国性的酒店品牌迈进的思路。 丁勇(佰翔酒店服务):十四五公司打造2个平台:一是协同采购平台,与其他国企共建采购平台。通过产品的突破实现十四五业绩,延伸客户的高频次需求,如食品采购等民生类产品;二是手礼网可以与集团其他面向C端的公司整合,形成更大的平台。建议强化二级产业集团的协同职能,由二级集团统一进行整合,打造统一的集采平台。 连巍(佰翔传媒):集团数字化转型,要实事求是,按照企业的实际需求出发,一步一个脚印去推动。要学习行业先进做法,成员企业作为第一责任主体,要了解潮流趋势,明确自己的定位。集团产业跨区域跨行业,不应求最大,要追求最好,我们要拼的并不是硬件,而是管理。 孙长力(食品集团):数字转型要强化顶层设计,明确各个产业在集团生态圈的布局、定位,包括进出、资源获取等,按照规划蓝图严格执行。未来食品产业的发展方向:第一,集团管控。食品产业具备集团管控的条件,收入、布局已经形成,且是食品产业协同的需要。第二,规模发展。集团目前做国有投资资本公司转型,将获得更多的投资机会,赋予产业更多的发展机遇。第三,数字转型。包括标准化固化流程、一体化打破信息孤岛、智能化提供统计分析三方面。第四,专业赋能。加快核心技术的积累和新产品 的开发,挖掘差异化的服务,做全程管控和追溯,借助混改做激励机制探索,激发活力。 万翔版块: 周培坤(万翔网商):在十四五规划中,万翔网商针对面临的市场竞争,计划开展联合采购业务,除了企业客户、单位客户、招标业务三大业务外,计划打造的毛利2000万规模的新业务板块。此外,公司作为垂直电商,可以考虑做成批发平台,做大利润,黏住客户,同时带动部分自有产品的销售。 游远约(万翔冷链):谋划十四五:8-10亿的目标,利润突破2000万,形成稳定的盈利结构。战略方面,轻重结合,物贸一体,该模式将继续持续;投资方面,将以较低的投资占比与客户共同租库;两地机场公司将积极参与,寻找合适的仓库;数字转型方面,必须走出去,全国布局,在行业站稳脚跟。未来公司将搭建平台,一是园区平台,二是仓库网络,三是供应链平台,软件输出也是围绕这3个平台。 张杰(万翔现代):两地机场建设、集团定位变革、新一轮战略,对公司是难得的机遇。公司转型艰辛,目前定位为三方物流公司,服务于电商物流。如果并入他方就会失去自己的数据和主动性,因此,十四五应该进一步理清模式,提高收入,打造个性化核心能力,成为区域性的有影响力的物流运营商。 兆翔版块: 叶青(兆翔机场建设):结合集团数字化转型要求,机场建设最主要的任务是厦门新机场和福州机场二期建设,可以依托新机场建设进行转型。新机场的建设民航局有提出要求,在人文和智慧机场的建设上要更深刻。要加强数字化建设的能力,对于不停航施工也需要借助数字化手段,对于安全和建设质量要加强管理。 徐建军(兆翔科技):十四五期间兆翔科技将努力尝试申请国家级创新实验室,通过成功技术加行业的模式共同研发。另外可与其他设计院合作,作为业务增长点。探讨进入军民融合的可能性,军营智能化,寻找成立合资公司的机会。公司业务将进行做调整,拟定项目拓展加产品研发。参与到相关融资项目,构建生态圈,探讨成立分支机构,同步培养民航产品经理。 钱华(兆翔置业):兆翔置业是空间平台的开发者和服务商。面临的主要挑战在于,土地获取本身机会性强,置业不具备长期获取土地的渠道。单纯土地开发没有溢价价值。当前置业旗下项目涉及的产品类型比较多,导致缺乏对各个产品体系的深度研究和价值挖掘,无法形成复制和可持续的核心产品,未来要加强核心产品的打造。 集团公司&财务公司&翔业福州 林伟民(集团企划部):十四五期间我们要通过专业化和协同化继续打造我们的竞争力,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更多依靠外延的扩展来形成竞争优势,通过投资、并购等方式做大做强;二是在打造竞争优势的同时,应该具备更强的获取有效资源的能力;三是继续秉持从体制改革中获得红利。 高云峰(集团人力部):集团数字化建设方面要继续加强,信息化的覆盖性要大幅提升,当前集团业务系统较多,但是整体的覆盖率不够;要打通系统之间信息化的数据关联性,系统之间实现数据共享,如人力部系统要和业务系统进行对接,直接作为薪酬计算的依据;工作习惯要调整,目前大家更多是关注自己工作内的事务,未来要更多向共享平台方面考虑,借助数字化和平台化改变和优化组织形态。 李国献(纪检监察室):结合我们集团的信息化建设,集团的数字化转型有三点建议:一是决策平台,数字化转型在集团的决策平台运用上有很大的需求,集团要有每周、每月的运行状况,实时掌握;二是运行平台,各成员企业通过物联网、AI技术打造自身的运行平台;三是资产平台,要提升资产运行效率,增强资源配置的能力。集团监督的管控平台是基于成员公司的业务平台,要在业务平台中增加风险点的管控及预警。 郭天赐(集团审计部):基于集团的现状,我们应该要关注两点:一是顶层设计,推动各公司借助数字的力量,真正转化为商业机会;二是数据源的建设。集团的内审工作构想是借助信息化和平台建设从事后的审计到持续审计转变,完成风险评估、持续监测,结果反馈。解决抽样产生的弊端和审计周期覆盖长,时间消耗大等问题。未来要在财务系统和业务系统中增加风险管控的控制阀,将规则写入系统,可以提前起到风险预警的功能。 陈世洁(集团法务部):法务作为风控部门,外部容错环境较弱,并且存在红线。结合十四五规划和集团投资公司转型,法务面临职能转变的问题,一方面,公司在进行商业模式、交易模式设计及进入新的领域可行性研究方面,可以参与其中,包括投融资管理、法务规划等。另一方面,法务也不能放松基本工作,否则无法承受业务出现法律问题的后果,因此将二者结合并向投资公司的架构方面进行职能转移。法务将与信息部积极沟通,大胆尝试法律系统的开发,未来将开展合同签约业务的线上转化,合同管理体系将 以尽调为起点。 郑革团(集团信息部):数字化转型核心有三点:连接、数据、IT新技术的应用。从企业的角度,客户需求变化大,个性化需求多,要求组织的敏捷性要高。通过数字化转型可以提高效率和对未来的预测。对信息部来说,今年会结合数字化转型趋势修订规划,包括几个变革:一是云计算;二是大数据开发中心,要提高数据应用的含金量;三是要解决信息孤岛问题。 郑进(财务公司):十四五期间,财务公司要数字化转型,提高资金配置效率,争取高评级;围绕集团产业投资,机场建设、临空产业园、混改等,积极嵌入其中;争取一类监管评级,获取更多新资质。争取一级市场业务、外汇业务、金融机构股权投资等业务。 刘范畴(翔业福州):第一,去年培训的主题是生态圈,今年是平台,两者要结合思考。第二,福州市政府出台了平台福州,要考虑有什么能力可以参与平台福州的建设。第三,关于平台的理解一是物理平台,二是要建立平台思维。第四,我们要对发展的趋势保持足够洞察力,因为变化快,对趋势的理解和认识要不断修正。第五,互联网+,是组织变革流程再造、技术创新。 (注:以上内容均根据研讨记录整理,未经本人审阅核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