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随着央行开展LPR改革,加快推进利率市场化,MLF(麻辣粉)在我们的生活中成为出现频率很高的利率专业词汇。 什么是MLF MLF全称中期借贷便利(Medium-term LendingFacility),是指中央银行提供中期基础货币的货币政策工具。于2014年9月由中国人民银行创设,简单来说就是央行借钱给商业银行,然后让商业银行为各类企业提供贷款。发放中期借贷便利时,发放的银行必须是符合宏观审慎管理要求的商业银行、政策性银行,主要通过招标方式开展。发放方式为质押方式,需提供国债、央行票据、政策性金融债、高等级信用债等优质债券作为合格质押品。 对于国家来说,MLF可以发挥中期政策利率的作用,通过MLF国家可以调节金融机构的中期融资成本,以这样的方式对金融机构的资产负债表和市场预期产生影响,进而引导金融机构向符合国家产业导向的实体经济部门提供低成本的资金,降低社会融资成本。MLF的下调意味着央行再贷款的利率下降,金融机构的融资成本下降,推动金融机构贷款利率的下降,同时MLF对资金的去向有要求,要求银行资金向小微和三农倾斜,可以刺激商业银行向这些企业多发放贷款。 LPR与MLF的关系 LPR是贷款基础利率,新的LPR形成机制是在MLF基础上加点形成的,共有18家银行每月根据MLF等市场利率报出LPR,去掉最高值和最低值后形成的价格就是每月公布的LPR。由此可见MLF价格的变动一般会传导到LPR并最终影响贷款利率,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人会从MLF价格的调整来预测LPR利率的原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