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福州讯(通讯员 苏昕晖 吴迪)传统瓦当造型的铜雕、粉墙黛瓦坊巷亭台造景、福字地砖……近日,随着一系列软装项目的落地,福州机场候机楼呈现出更为浓郁的人文氛围,为旅客带来更加丰富、欣喜的出行体验。 元翔福州空港致力于围绕“闽韵海丝文明”人文主题进行实践探索,以“千秋福韵”“丝路帆远”为两条文化主线,分别对应福州机场候机楼国内、国际区域,聚焦福州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通过候机楼软装项目提升,营造更具差异化和地方特色的空间环境,展示福州机场的新形象与新魅力。 目前,元翔福州空港已完成候机楼内包括出发厅铜雕、方寸园林、福巷、长廊玻璃幕墙盆器、安检通道金属贴等部分软装项目的落地实施。 【铜雕】传统文化焕发新生 伫立在国内候机大厅的铜雕“长乐未央”,造型主体复刻自带有“长乐未央”字样的中国传统瓦当、钱币,取义“长久欢乐,永不结束”,支撑部分运用中国传统祥云纹,并以福州古地图作为雕塑的圆形底座。雕塑立足“福地”概念,呼应福州空港“有福之州”的人文主题,为过往旅客带去美好的祝福。 与之相呼应的是国际候机厅的铜雕“海道针经”,作品提取古人航海技术智慧结晶海道针经这一设计元素,主体取材自郑和下西洋时期的航海罗盘,铜雕的支架运用古代常用于航海导航的星象图进行设计,正底座用大航海图作为衬托,象征着古人航海智慧从“观星辩向”向“海道针经”飞跃提升的伟大历程。 【园林】机场里的诗情画意 福州作为千年古城,至今市中心仍保留了众多坊巷、园林,古老格局基本完整,是一座不可多得的“明清建筑博物馆”。元翔福州空港以此为灵感,着手打造候机楼内的两个景观,以方寸园林展现诗情画意。 国内远机位到达区域的景观通过将福州具有代表性的马鞍墙吊脚、窗格、插屏门、牌匾等元素进行解构重组,将描写福州的诗句以及带有民居特色的绿化盆器及植被重新排列,让旅客直观感受福州的传统文化,传达古福州的人文情怀。设计还融入了“新”功能、“新”材料,油纸伞摇身一变成为纸伞灯,并且会在地面上投射出不同的“福”字纹样。 国际贵宾休息区景观窗处的“知鱼乐处”亭台小景则展示了坊巷内部园林景观样式。方寸之中,木亭、白墙复古清雅,墙面以手绘水墨画装饰,作为绿植盆器的太湖石以及地面铺设的仿古石板路也进行了精心设计,寄托“咫尺山林,流水小鱼”的人文情怀。 【福巷】还原坊巷文化精髓 福州的三坊七巷是中国都市仅存的一块“里坊制度活化石”。元翔福州空港结合“有福之州”和“三坊七巷”的理念,在位于国内出发厅隔离区内的商业街核心区域设计了“福巷”,通过场景营造还原坊巷文化精髓,完整表达整个文化元素及符号,让旅客与机场保持“情感沟通”,产生心灵共鸣。 “福巷”区域主要体现“有福之州”的“福”元素和坊巷文化,对地砖、护栏及墙面进行装饰美化。地砖设计以“一步一福”为主题,精心设计了不同样式的“福”字地砖,以富有视觉冲击力的形式进行排布;墙面则结合了三坊七巷中较有代表性的屋檐和扶手栏杆的样式,在保持机场原有墙面完整的情况下进行改造,营造坊巷文化的场景体验感。原有墙面与具有坊巷特色的屋檐相结合,构成了坊巷内常见的白墙、灰瓦、粉黛的特色景观,加上中国红的装饰栏杆,辅以“福州三宝”之一的油纸伞进行点缀,“福巷”软装项目在营造福州传统气息的同时,更增添装饰趣味,使旅客潜移默化地感受到福州独特的建筑文化和人文气质。 接下来,元翔福州空港将继续大力推进其余批次软装项目的落地实施,总结现阶段软装项目建设推进过程中的优秀经验,并持续改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