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元翔厦门空港安护部围绕公司年度工作计划,制定“提高1号道口高峰期车辆过检速度”精益改善项目,降低高峰期时车辆检查等待时长,提早进入机坪进行航班生产保障。通过精益项目开展,高峰期车辆等待时长由改善后的12分钟同比改善前23分钟时间缩短了47.8%,本期的精益改善案例分享项目团队如何开展精益项目工作。 厦门空港安护部护卫分部精益改善团队深入现场了解,分析现状原因,利用精益改善可视化管理、5S、微创新和制定标准作业工具等方法,制定了“优化保障模式、减少走动浪费、精益微创新”的整体精益管控思路。 优化保障模式 原有的车道内车辆检查放行模式为,当车辆准备进入机坪时,需要先开启外车道门,待车辆驶入两道大门之间后,关闭外车道门,然后查车员对车辆进行检查,确认安全后开启内车道门,车辆进入机坪后关闭内车道门,接着再开启外车道门开始对第二部车进行同样的检查模式。 以往车辆在车道内检查期间同时关闭内外两道门主要是基于空防安全的考虑,此次启动精益改善项目后,精益小组对此保障模式进行了重新评估,发现如果在车辆排队待检时,把外侧门保持常开状态,可以大大节约车辆通行效率(外侧门开关一次需要约35秒时间)。通过风险评估,原保障模式下的安全风险管控目标可以通过一些优化措施达成,所以精益小组决定将保障模式更改为:当有车辆排队进场时,车道外侧门保持常开状态,进车道提速第一个目标达成。 梳理检查流程 精益小组在实地探讨中发现,岗位人员在保障高峰期的协同配合上有优化空间:即增加1名检查员进入车道采取双人查车模式,降低车辆在车道内的停留时间,提升通道的检查效率。岗位上利用“面条图”等精益工具,对双人查车时的检查路径进行了优化改进,重新梳理后的双人查车流程,精益改善后,针对不同车型的双人查车时,两名检查员的走动距离平均缩短为原来的68.1%,检查时间由改善前的3分20秒缩短为2分钟出头,整体效果非常明显。 精益微创新 在取得初步成效后,精益小组在如何省力方面做了进一步尝试。经过调研发现,原先夜间查车时,对车辆底部检查需要一个左手查车镜右手手电筒,互相配合才能看的清楚,检查到位。小组成员在咨询了其他机场并进行市场比对后,发现一款可以将手电筒固定在查车镜上的卡扣装置,于是拿到岗位上进行试用,发现效果还是很明显的,除了可以更省力外,在检查效率上一部车的检查时间也能缩短10秒左右,检查效率得到进一步提升。 在整个精益项目大的框架完成后,小组也进行了其他相关的微小改善工作。通过安排驾驶员优先过检,可以让车辆在检查完毕后第一时间离开车道,检查时间浪费。通过优化车内部检查细节,形成两点一圆闭环检查法,车内部检查效率提升10%,避免不必要的检查浪费。通过调整第二查车员的到岗时间,第二查车员换装(反光背心、头盔)地点由休息室更改为检查室,缩短双人查车到岗时间约40秒左右,有效的缩短了等待时长,促使精益项目有效进行。 通过精益改善,一号道口高峰期车辆等待时长由改善前的23分钟时间缩短为改善后的12分钟,时长缩短了47.8%。持续改善,精益求精,元翔厦门空港安护部项目团队会在接下来的项目成果过程中,运用精益管理工具,持续优化现场操作流程和标准化的建立,我们期待项目指标得到进一步改善,并将精益成果运用到其他岗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