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翔福州空港 陈燕 周洋 近年来,国内机场伴随着旅客吞吐量的逐步上升,由旅客聚集、中转过程中产生的消费需求提升了机场的商业价值。短短几年间,候机楼商业从发展初期的“基本服务保障”阶段到通过对动线和业态的设计进一步汲取旅客的商业价值,这种商业性规划让候机楼从附属地位发展为机场盈利的重要来源。 停机位的分配是机场运行指挥中心的核心工作之一,大量的物资和人员都依赖于停机位分配方案进行调度,关系到整个机场的运作以及旅客和航空公司的满意度。停机位的合理分配除了要兼顾机型、过站时间、航班性质等多方面因素,还可以适当考虑候机楼商家的布局进行合理分配。 候机楼聚集的旅客是航空属性需求和商业属性需求的集合体,行为表现就是旅客在候机楼内的“运动轨迹”,即“航空动线”与“商业动线”。航空动线是旅客为了满足其航空需求而在候机楼内产生的运动轨迹,即以登机口为目的,依次经过值机、安检等固定的轨迹。一般以通畅、无障碍为原则;商业动线是旅客为了满足其商业属性需求而在候机楼内产生的运动轨迹,呈现出随意性和可引导性。一般以慢速、休闲为原则,如寻找餐厅、书店、购买当地特产等等。 在不影响旅客出行的前提下,结合商业动线优化停机位的分配,从细节着手,可以进一步引导带动旅客消费。 首先,航班架次均匀分布,特殊时段特殊安排。各登机口尽可能分布均匀架次,做到雨露均沾。用餐时间尽量将航班安排在餐饮相对集中的区域。 其次,参考不同地区旅客的信仰与禁忌分配登机口。比如,广州或香港澳门一带普遍忌讳数字“4”,这部分航班尽量不要安排在4号、14号、24号这种带“4”的登机口。藏区人民崇单忌双,飞西藏地区的航班,可以安排在单号登机口,比如3、13是西藏人民公认的吉利数。 第三,根据旅客的消费习惯及性格特征。如青岛、大连、湛江、三亚等沿海城市的旅客,平时海鲜吃得多,尽量安排在专门卖山里土特产商铺集中的区域。飞长沙、武汉等内陆的航班,尽量安排在专门卖海鲜特产的商铺附近。东北人是个非常有喜感和团结的特殊群体,通常一个东北人买了,同行一帮子的人都嚷嚷着集体买特产。 第四,根据旅客的消费能力。北上广深旅客的消费能力相对较强,可以在奢侈品商铺附近安排这些航线的航班。 第五,根据特殊人群的喜好和需求。如上海人和广州人爱喝咖啡如同青岛人离不开啤酒一样,所以在星巴克附近可以适当多安排飞上海和广州商务旅客较多的航班;每年的寒暑两假是航班的高峰季,孩子放假跟随父母一起远行导致一些热门旅游城市的航班爆满,这些航线的航班可以安排在候机楼儿童乐园、书店、电子产品商铺、巧克力糖果零食商铺附近;上了年纪的旅客对珠宝玉石收藏品有一定的认知度,一些特别爱囤黄金,可以在珠宝玉器黄金商铺附近安排这些客人相对较多的航班。当然,这需要大数据的支持,航班销售系统或离港系统可以对旅客的年龄结构进行数据分析和统计,并提供给指挥中心。 候机楼商业在为旅客创造更好的航空旅行体验的同时也为机场提供着持续的非航收入。运行指挥中心通过合理的机位安排,调整区域客流,在一定程度上实现商户之间的搭配与协同,从而提升商家的营业额,延长商家的驻场寿命,共同实现利益最大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