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山机场自1994年1月15日开航以来,军民关系一直融洽、和谐,特别是近年来,为贯彻落实习主席关于推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战略思想指示精神,以学习和贯彻《关于加强空军军民合用机场保障工作的管理意见》《空军民航军民合用机场运行保障暂行规定》等文件为契机,军民航深度融合发展。双方从飞行、地面、空防、消防等安全方面取得了全面的深度融合,从领导、管理、作业层面沟通舒畅、联系紧密,形成了一套较为完善的运行保障机制,在保证军航战斗、训练任务的前提下,促进了民航的大力发展,实现了安全运行,达到双赢目的。 构建常态化协调机制。军民双方制定联席会议规则,建立常态化协调机制。各个对口单位、专业部门建立定期研讨协调制度,如军民航防相撞工作协调会、飞行区整治及鸟害防治协调会、飞行区不停航施工协调会、净空管理协调会、通行管制会议等,扎实做好安全信息通报。 重点抓好防跑道侵入工作。重点抓好两个方面,一是防止航空器侵入跑道。军方有飞行活动时,民航派管制员到部队起飞线塔台担任副指挥员,军民双方统一管制,避免出现因理解差异、误听指令等造成的跑道侵入;二是防止地面车辆、人员侵入跑道。在同场飞行期间,机场公司安检护卫部专门安排人员在部队捡伞处与部队相关人员一同监控,随时向塔台通报情况。 整治飞行区道面。军民双方利用各自优势共同做好机场道面保障工作。道面巡视以各自保障为准,遵守谁飞行谁巡视;道面维护由双方共同维护、经费共同承担。在场道道面维修方面,机场公司发挥技术优势,空军场站发挥人员和设备优势,双方密切配合,对发现的破损道面及时进行抢修,确保道面满足适航标准,既节约了经费,又锻炼了双方的道面修补实操技术。 管理净空安全。在市政府的支持下,与军方共同参加了净空联席会,出台了《武夷山市低空慢速小目标等升空物体联控方案》,同时建立净空联合巡视制度,坚持每周至少一次的净空联合巡视。 防范鸟击风险。双方坚持共同开展防治,每年初制定联合工作计划,共同对机场场区环境进行整治;双方建立鸟情观察、鸟情通报等制度,在对飞行区内的鸟情、虫情、鼠情调研的基础上,定期割草、定期洒药。 完善助航灯光运行。军民航联合对助航灯光站进行了迁建,有效改善了硬件设施条件。目前,民航的助航灯光运行系统在军民航飞行期间实现了共享,日常运行维护等工作由民航负责,军方也积极配合做好助航灯光的检查维护、维修保养等工作。 加强应急救援。为了提升机场与本场空军消防力量保障,军民航双方与武夷山市消防大队共同签订了一份长期的军警民消防资源共享协议。机场也与场站卫生队、武夷山市立医院等单位签订了医疗资源共享协议。 规范飞行管制。飞行管制部门与空军武夷山场站、飞行部队制定了《武夷山机场防跑道侵入管理细则》《武夷山机场飞行管制协议》《武夷山机场军民航飞行指挥调配预案》《武夷山机场军民航通报协同规定》等一系列规定,定期召开形势分析会及军民航防相撞协调会,及时解决运行中出现的问题,有效保证了军航训练及民航航班正常运营及安全。 保障导航设备。设备保障部门加强和部队之间通信线路特别是场内线路的互相备份,如从部队北塔台到南塔台的线路、航向台、下滑台的线路等。航向台原有线路为单回路供电,在军方的支持下,从军方新接了一路电源,实现了双回路供电,有利保障了设备运行安全。 促进气象服务交流。多年来民航气象台与部队气象台都有密切的来往,包括不定期的人员交往,互相了解对方气象台相关的预报观测机务的业务运作、气象情报的交流。部队有RVR 系统的应用,民航气象台使用军方RVR 资料作为参考,对低能见度天气航班保障也有明显效果;民航机场气象台配有多普勒天气雷达,向部队气象台提供了一个终端,部队气象台能随时掌握雷雨对流天气。 推进资源共享。军民航双方在资源共享方面有较好的合作基础。一是在常规保障设备上互相做到全力支持。民航在飞行区割草、道面清扫方面没有比较全面的割草、清扫设备,部队会积极的提供割草、清扫设备;空军场站充分发挥人员设备优势,在对飞行区内的鸟情、虫情、鼠情进行调研方面有配备充足的人员和设备投入到飞行区喷药灭虫工作,防鸟击工作成效好。二是军民航双方共同发力严抓净空管理。针对机场北边9栋超高居民建筑物,军民航双方联合市政府,向居民讲清政策法规和超高建筑物的严重危害,最终由居民自行拆除超高部分,有效保护了机场净空。 提升服务保障能力。机场公司专设“军人依法优先”办理乘机手续柜台、安检优先安全检查通道,并结合本场情况制定“军人依法优先”工作程序。在部队转场乘座民航包机,机场公司详细制定保障方案,圆满完成了保障任务。 文/ 元翔武夷山机场 麻龙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