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公开
返回资讯中心
您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中心 > 信息公开
 
 
一路畅行 进出机坪不堵心--元翔厦门空港精益改善案例
发布时间:2019-09-16
 

2018年底,元翔厦门空港启动针对机场机坪一号道口进车道通行效率提升的精益改善项目工作,充分利用精益思维和精益改善工具,从保障模式、操作流程、工具手段等方面进行了各种改变和创新。截至20193月底,整个项目取得了阶段性成果,车道通行效率提升约50%

本期的精益改善案例解析重点分享项目团队如何开展精益改善工作。

经常出入厦门机场机坪的人都会对俗称“西大门”的一号道口再熟悉不过了,这个见证了厦门机场一路发展的历史最悠久的车辆进出机坪的通道口,也面临着自己的难题:在车辆进出高峰期间总是堵车。据统计,当有5部车排队等待车辆检查后进入机坪时,第5部车需要等待大约23分钟,这对于饱和甚至高饱和运行趋于常态的厦门机场来说,已经成为一个制约航班保障车辆运行效率的“痛点”。

2018年底,元翔厦门空港启动了针对一号道口进车道通行效率提升的精益改善项目工作,安检护卫部作为日常道口执勤部门,充分利用精益思维和精益改善工具,从保障模式、操作流程、工具手段等方面进行了各种改变和创新。截至20193月底,整个项目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将前述5部车等待需要23分钟,缩短到12分钟左右,车道通行效率提升了约50%。效率大幅度提升的背后,精益思维和精益工具发挥重要作用。

在保障模式方面,原有的车道内车辆检查放行模式为,当车辆准备进入机坪时,需要先开启外车道门,待车辆驶入两道大门之间后,关闭外车道门,然后查车员对车辆进行检查,确认安全后开启内车道门,车辆进入机坪后关闭内车道门,接着再开启外车道门开始对第二部车进行同样的检查模式。以往车辆在车道内检查期间同时关闭内外两道门主要是基于空防安全的考虑,此次启动精益改善项目后,精益小组对此保障模式进行了重新评估,发现如果在车辆排队待检时,如果把外侧门保持常开状态,可以大大节约车辆通行效率(外侧门开关一次需要约35 秒时间),而通过风险评估,原保障模式下的安全风险管控目标完全可以通过一些优化措施达成,所以精益小组决定将保障模式更改为:当有车辆排队进场时,车道外侧门保持常开状态,进车道提速第一个目标达成。

车辆排队进场时,也是查车岗位的高峰期,人员基本处于繁忙状态,在以往的操作流程上,岗位上5个人,3人在检查室执勤,另外2人在车道负责监管车道和车辆检查。精益小组在实地探讨中发现,岗位人员在保障高峰期的协同配合上有优化空间:即让检查室中精简为2人执勤,将其中的1人再投入到车辆检查岗位,降低车辆在车道内的停留时间,提升通道的检查效率。同时,岗位上利用“面条图”等精益工具,对双人查车时的效率进行了优化改进,比如一部航食车,在原先需要3分多钟进行检查,通过精益改善后,检查质量不下降的前提下,检查时间缩短为2分钟出头,整体效果非常明显。

同时,精益小组调研发现,原先夜间查车时对车辆底部检查需要一个左手查车镜右手手电筒,互相配合才能看的清楚,检查才能到位。小组成员在咨询了其他机场后,通过电商平台发现一款可以将手电筒固定在查车镜上的卡扣装置,拿到岗位上进行试用,发现效果还是很明显的,既可以省力,在检查效率上一部车的检查时间也能缩短10秒左右。

精益小组同时进行了其他相关的改善动作,比如驾驶员优先过检、协同做好车厢内6S管理、第二查车员上岗前准备、业务技能大比武等。

成果来之不易,一号道口的难题结局了,那其他道口相关的问题是不是也可以试着去改进提升?虽然是查车道的解决方案,那么其他岗位是不是也能借鉴使用呢?看到12分钟这个成果,虽然不错,但是能不能变成个位数呢?精益在路上,永无止步!

元翔厦门空港 雷忠元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版权所有 2013 厦门翔业集团有限公司 | 闽ICP备06004154号 |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010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