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雷雨季节,从T3候机楼的玻璃幕墙看出去,一架架飞机轰鸣着起飞、降落,机场上空被浓云覆盖了。每年这个季节,多变的天气是造成航班延误的主要因素,对于配载中心各个岗位的值守人员来说,大脑神经时刻都是紧绷的,因为备降航班随时可能不期而至。 在收到备降航班通知后,内场配载员林泽宏首先在离港系统通过指令建立了配载航班、手工录入油量和机组数据。经验告诉他,目的地机场距离不远,估计有部分旅客会终止行程,这给航班载量和重心控制增加了更多不确定性。 与此同时,控制室的老班长刘伟义也陷入了沉思,刚刚接手的备降航班减载业务大家还处于经验较浅阶段,减载数据统计过程中会不会有重复?来源于登机员多个手工填写的座位号等信息如果再次手工记录汇总、统计,会不会在中间出现差错?一旦百分之一的数据与飞机上旅客数据检查不符,就要从头查找信息源,一遍一遍人工去过滤和筛选数据,在离港系统查询旅客信息,这个工作量和时间,随着减载人数和行李的增加,呈指数级增长。 而这一切工作,都要在航班给定关舱时间前20分钟完成,为配载员制作舱单提供关键业载信息支持。否则一旦错过CTOT时间,飞机上的旅客、机组焦急的心情可想而知。 这一次备降减载信息统计,80余名旅客终止行程,40余件货舱托运行李信息,按照原有的工作流程查找花了将近一个小时。减载后座位分区统计也耗费了20余分钟,后又在终止减载又重新登机的几名旅客信息上反复查找确认比对,核查行李信息避免错装机或漏装机,最终在机组催促舱单的电话中完成了舱单复核发送。 都2019年了,为什么备降减载还是这么麻烦?现有的离港系统的值机模块和载重平衡模块都不支持外站对备降航班进行操作。备降航班旅客和行李变更全部需要人工查询并手工统计和录入数据。面对这个问题,配载中心黄向阳经理在接手原国内客服部截关业务时就给配载中心的两位编程高手林泽宏和刘伟义一个攻关课题:设计一个提高配载内场、控制室备降航班减载作业准确度和效率的工作小程序,而且要快,因为7月1日接手截关业务,而这段时间就是一年中备降航班高峰期。 编程大神联手攻关 刘伟义,人称老王,是配载功勋卓著的VBA编程专家。自2011年以来,他已经设计了不下几十个工作小程序,覆盖控制室从离港控制到商务调度方方面面的操作。如今,配载人听说哪个地方离港控制还是一个指令一个指令敲,都会惊呼你们太落后了!自豪感油然而生。 林泽宏,从售票处到配载内场,一路发挥计算机软件特长,采用EXCEL公式设计了各种灵活好用的小程序,特别是配载内场的航空公司速查手册、多家航司预配软件,把配载内场繁杂艰难的数据查询、难以把握的机型重心控制,变成一键可查、轻松控制,受到所有配载员的膜拜。 创新的本质是个突破传统模式的过程,其过程难免艰辛。备降减载小程序开发过程并不顺利,一开始为配载模块无法识别不同旅客座位分区对应的对重心的影响值,询问中航信是否可提供所有航司该项数据,被航信拒绝后林泽宏陷入了困惑。而控制室刘伟义这边也并不乐观,如何提取外站所有旅客详细信息数据,如何准确无误识别并按格式统计是个难题,阻力渐渐增多。 配载中心多次组织召开备降减载软件开发研讨会,会上组织两位编程专家、业务骨干就若干细节问题进行研讨:如何采集、统计数据,如何关联内场和控制室两个模块数据,如何传递数据信息,如何避免误减载操作,双航段备降如何设置目的地并筛选,如何确保软件的可靠性。随着上述问题的一一解决,备降软件开发步入正轨。 初稿出炉了!之前的目标基本实现了。兴奋之余,大家发现了一个问题:虽然通过离港查询减载旅客信息,直接复制粘贴到小程序中,程序就可以自动甄别数据类型并统计,可是每个旅客最快也要20秒。这一算,如果 一个航班减载90人,光这个步骤,就要30分钟!虽然已经大幅度提升了效率,可是,还是很耗时。关键时刻,黄向阳经理根据在福州交流时接触过的一个备降系统工作原理,提供了一个思路:能不能提前导入离港系统原始航班旅客数据,减载时可以直接在原始旅客数据上做减法。 备降神器闪亮登场 备降航班减载程序2.0,老王同志又是几个熬夜奋战后,上线了! 自此,数据传递链条减少了。备降航班保障是由多个链条组成的,每一个链条都至关重要,而软件的数据共享可以缩短信息传递链条,一定程度上规避了风险。内场配载员与控制室截关员通过部门内电脑终端网络实时共享,即控制室截关员在统计减载旅客信息过程中,系统内场配载模块的分区人数能够同步动态变化,大大减少了最终数据统计的工作量及时长。 程序能自动导入离港系统前站旅客信息数据并制成统计表,减载旅客可以实现一键减载,随时还原,自动查找重复错误座位信息。“能做到这一点已经解决了手工数据汇总90%的问题,这一步是该软件从思路上打开局面的关键点。”开发者刘伟义向我们介绍时说。 内场舱单制作界面关联减载界面数据,实现旅客分区自动统计汇总计算,舱单制作效率提高了60%。依托该软件功能内场配载员可提前判断重心分布并确认旅客调整舱位信息。避免了旅客调整舱位信息滞后,关舱门以后的旅客座位调整又多了两道(运管、机组)信息传递确认环节,存在一定风险。 同时,本着创新应依靠规范先行的思路,配载中心积极制定《备降航班重心调整应急预案》,修订各类作业指导书,明确各类情况下重心调整规范。完善应急预案方面,如发生飞机关舱前因重心原因旅客座位调整,由内场配载员通知登机员上机调整旅客座位;飞机关舱后,通知运管室联系机组;如飞机起飞后,通知签派、塔台联系机组。信息传递规范性进一步提升,旅客座位调整由内场配载员填写《旅客座位调整分布表》并发给登机员,登机员机上调整确认后签字反馈,实现信息闭环完整。 检验的时刻到了!7月5日、6日,配载中心处置2个备降减载航班,分别减载旅客93人、84人,新软件未出现错、漏记录,新增了自动核对信息重复报警提示。效率提升方面,配载内场制作舱单准确及时、配载外场机下查找行李效率提升,受到一致好评。经测算备降减载50名旅客信息统计时间由之前40分钟下降至10分钟;截载后制作舱单耗时由之前30分钟下降至10分钟。确保了备降航班机组及时收到舱单数据。 攻关创新无止境 配载中心备降航班课题实现了用科技创新、制度完善来规避人为风险,进一步提升了配载人员安全保障能力,提高了工作效率。但该备降减载小程序,还存在一些微小 BUG,需要在使用过程中持续发现和修补。小程序相比之前其他工作程序,略微复杂,需要配载内场员、离港控制员持续培训和提高熟练度。 一切以客户为中心,保障航班的安全与准点,是配载人永恒不忘的初心。未来,配载中心将攻坚克难,持续改进安全与工作质量。 文 / 元翔厦门空港 韩慧 孟秀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