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4日,由元翔厦门空港党委、人文机场建设小组共同主办的2019年元翔厦门空港人文机场建设论坛在厦门机场召开。此次论坛以“人文空港,创新引航”为主题,吸引了来自元翔集团、兆翔物业以及厦门机场驻场单位的60余位相关同仁齐聚一堂,共同探讨元翔厦门空港人文机场建设方向。 2018年4月,元翔集团下发了《元翔空港集团人文机场建设总体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明确了翔业集团旗下四地机场人文机场建设的意义和目标。元翔厦门空港坚持围绕主题性、普适性、参与性三个方面,不断推进人文机场的建设步伐,在旅客服务、候机楼空间环境、人文主题活动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措施相对单一、比较零散、顶层设计和建设方向上缺乏明确聚焦。 面对这样的现状,元翔厦门空港人文机场建设小组在公司党委指引下,积极筹措举行本次论坛。论坛邀请了元翔集团总经理苏艳华、元翔厦门空港总经理张波、副总经理林双枝及翔业集团综合部曾志勇作为嘉宾,深度研讨人文机场建设的概念与方向。四位主要嘉宾各自发表了精彩的演说,同现场的与会者分享人文机场建设的思考。 定位市场 回归旅客服务本质 苏艳华提出:服务是人文机场的根本,创建人文机场首先应明确厦门机场的定位,围绕市场进行细分,在坚持“普适性”原则的前提下,针对不同类型的常旅客,做服务细分,打造具有厦门城市特征的人文机场服务。通过打造服务产品,来实现人文机场建设过程中的突破与创新。 聚焦概念 选点突破 张波首先肯定了2019年以来元翔厦门空港人文机场建设小组坚持以“鼓浪知音”为概念的主题活动的执行。他强调:人文机场建设,首先应确立核心概念,进而聚焦这个核心概念,去找到实施核心概念的具体维度,通过选点突破的方式,逐步构筑出具有厦门特色的人文机场。让市民与旅客能在厦门机场“开启高效便利无忧的旅程”“悦享浓郁的在地特色五官故事”。 推动项目 促人文 林双枝认为:人文机场建设应围绕“高效、便捷、友好、关怀”四个关键词,从“人性化关怀”和“文化品味”两个维度,以旅客、航空公司、员工、地方政府等方面的实际需求出发,以项目推动为抓手,聚焦运行、楼环境、新技术应用这三个方面集中精力、重点打造,使人文建设落到实处。 人文机场就是讲故事 今年7月,集团内刊《品牌力》上,曾志勇以一篇《如何讲好“人文机场”的故事》的文章,提出了“非航”翔业人对构建人文机场的几点建议,引发了元翔厦门空港人文机场建设小组的深度思考。论坛当天,他从人文机场品牌构建的角度,系统地提出人文机场构建的认知体系与传播策略,以具体的实例向与会人员详细阐述了“如何讲好人文机场故事”。精彩而又生动的分享赢得了会场观众的阵阵掌声。 随后,元翔厦门空港人文机场小组成员及各部门的业务骨干们纷纷发言。从旅客需求到问题现状;从自我反思到改进办法,他们围绕人文机场建设的多个层面,从各自的工作领域深度细致的表达了各自的观点。大家深入探讨、全面交流的气氛,将本次论坛活动推向了高潮。 论坛尾声,张波从四个方面对元翔厦门空港人文机场建设作了总结,即:要有明确的概念与清晰的建设模型规划;要从旅客的需求出发明确人文机场建设的步骤;明确建设的支撑系统、充分发挥员工的能动性;主动寻求并获取社会机构、团体的专业化支持。 同时他还指出:人文机场建设必须以人为本,任何华而不实的构想与方式、任何有悖于旅客需求的管理制度与服务流程都必须加以调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