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不仅要在有限的6小时内完成系统排故与抢修任务,还要在不损坏设施设备的情况下,在狭小的空间内将重达3.6吨、9个母牌相连的低压控制柜同时吊起…… 面对这一重大考验,龙岩机场建管部全员从研讨方案到否定方案,再从否定方案中继续研讨,最终制定出完美的抢修方案,并顺利完成灯光站地基抢修工程。 2013年,由于部队施工把元翔龙岩机场灯光站前的几处散水坑填平,加上持续几个月的暴雨天气,让原本排水就不十分顺畅的灯光站地基开裂情况加剧,低压配电柜组地基呈U字形空架。建管部李经理在得知情况加剧的消息后,立即采取应急措施,她一方面安排值班人员加大巡视检查力度,另一方面召集技术人员进行应急抢修方案的研讨与制订。 由于此次抢修涉及到助航灯光、供电技术和土建等方面的知识经验,而建设前期技术资料缺乏、人员技术经验不足,以及存在停航风险等原因,迫使大家不眠不休讨论出来的灯光站抢修方案被全盘否决。但为了保证航班生产安全,建管部李经理没有气馁,她邀请了国家电网技术人员到现场进行勘察,想带领团队与专业人员共同制订应急抢修方案。 然而,当国家电网供电技术人员到现场了解情况后,也开始犯难:灯光站空间狭小,吊车等大型器械无法进入作业,在不停航的情况下,抢修时间只有6个小时,而站内9个低压控制柜都是用母牌相连,这么短时间内不可能完成拆卸重装的任务,况且每个柜子重达400斤以上,唯一能承重的地基是否还会继续下沉,天花板的一根横梁是否能够承受几吨重的设备……如此艰难的“大手术”要从何处下手?谁都不敢冒这个一不小心便会造成停航的风险,这让抢修方案的制订再一次落空。 为了争取时间尽快修复地基,将公司损失降到最低,建管部李经理到县档案局查阅了灯光站的基础资料,并向民航公司及住建局了解机场的建设史,希望让灯光站抢修有所突破。工夫不负有心人,经过一番调研,她终于找出灯光站地基下沉开裂的真正原因。原来,灯光站在筹建前是一处淤泥塘,淤泥清除后,回填的土方达5米多深,为赶工期,土方的压实度不够,且基础为条形砖基,工程结束后便开始投入使用。 在查找出真正原因后,李经理再次组织部门技术人员根据现场特点,研讨抢修方案,经过反复论证,最终确定了抢修方案:横梁两侧采用槽钢制作成龙门吊,使用葫芦起吊,一个柜一个柜依次吊起后再重新修复地基…… 在确认抢修方案并获得公司领导认可后,建管部仍不放心,一项一项地细心交待,部门全员也自觉放弃休息时间,全程参与抢修工作。每一次施工结束,大家都要进行灯光设备调试与检查,确保第二日灯光可以正常使用后才放心回家休息。 就这样经过13天的连续加班,灯光站地基抢修工程终于圆满完成。最后一次灯光调试结束后,大家无比开心与激动,赖班长感慨道:“心里悬着的大石总算可以放下了。” 在这场“时空较量战”中,大家始终秉承“全力以赴,做到最好”的企业理念,圆满高效地完成抢修任务,不仅部门的团队凝聚力得到了空前的增强,也为今后的抢修工作累积了宝贵的经验。 文/元翔龙岩机场 李欢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