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公开
返回资讯中心
您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中心 > 信息公开
 
 
机坪管制运行潜在风险分析与管控
发布时间:2019-05-20
 

【导语】机坪管制运行的安全管理,无论人员能力的培养、规章制度的完善抑或运行程序的优化,基本都要围绕着“危险情景”的认知、理解和决策等一系列现场动作开展。清晰可辨的(预计)冲突,除非人为恶意,往往不需要特别的风险评估与管控,机坪管制运行真正的挑战在看似合理或无知觉的潜在危险情景触发

机坪管制运行潜在风险类型举例

情景一

前后机穿行

ⅰ滑行飞机从入位飞机后方穿行;ⅱ后机从等待或慢速滑行的前机后侧滑行道滑入;ⅲ后机从道口内等待的前机后侧穿行三类情形,如图1所示。

在航空器机组把控机坪滑行飞机间隔的原则下,该类型运行风险极为隐蔽,近年来多起飞机地面刮蹭事件基本都是上述三类情况。

情景二

“大”飞机“小通道”

机坪滑行道通常有明确的机型/翼展限制,在各条滑行道交界地带,飞机误滑、顶推朝向错误均有可能引发机坪刮蹭,如图2所示。

机场运行各类航空器逐渐增多,不同亚机型航空器代码相似但翼展数据各异,也增大了此类机坪刮蹭风险。

情景三

冲突目标不明确

比如航空器从后侧连续滑行的两架航空器之间推出,如图3所示,机务拖车在顶推航空器时,后侧机坪滑行道有连续两架航空器滑行,机务目视顶推路线与第一架航空器无冲突后,因机坪障碍物遮挡等因素,误认为冲突已解脱将飞机推出,与第二架航空器冲突。

情景四

冲突避让位置不合理

机坪管制员给出的冲突等待位置没有明确的、符合标准的等待标识标线,就可能导致机组误解、误滑,偏离管制意图,无法起到冲突避让的目的。如图4所示

机坪管制运行潜在风险管控

首先,考虑到上述风险的隐蔽性,管控风险要解决人员“漏、错、忘”的问题。解决“漏的问题”,即解决人员危险情景意识缺乏,无法识别风险的问题,通过案例讲解、虚拟情景问答、模拟机培训等方式可以帮助员工建立风险情景意识,同时把该类风险纳入风险源库作为岗前培训和业务复训内容,也可起到强化记忆的效果。解决“错”的问题,可通过制定明确的、可操作的管制指挥与协调程序,适当加大间隔裕度、前移管控关口,增加运行安全容错空间。此外,在关键节点增加操作单位的二次校对,也可减少“错”的概率。解决“忘”的问题,可在操作过程中加入“必走”路径,或者设置系统预警规则进行二次确认。

其次,通过延伸岗位知识地图拓宽员工知识面。一些看似可有可无的“边界知识”,往往是能力提升的瓶颈。针对机坪管制运行的风险,可以通过组织机坪标识标线、机位使用规则、飞行区技术标准等相关培训,帮助员工在遇到其他机坪运行风险情景时,能够选择有效的参照物/ 线,做出正确的冲突避让决策。

再者,作为管制运行单位,运行现场的管控要永远放在基层管理工作的第一位。各项安全管控措施的可操作性、有效性以及是否会衍生新的风险,需要实地实景验证。在安全的前提下,管制指挥追求简洁、有效,部分不合理的、繁琐的控制程序,反而会分散管制员注意力,造成其它机坪冲突监控的缺失。除此之外,现场管理要注意检查人员在特定运行环境下的能力匹配度的问题,通过班前讲评会的抽查提问、现场运行动态抽查等方式,掌握员工对风险情景的理解。

最后,杜绝在任何时刻岗位上的“放松警惕”。从厦门机场机坪管制移交近4年的机坪误滑事件来看,在机坪航空器密度大的时段基本不会发生误滑,反而是空旷的机坪让机组放松警惕、疏于观察从而“肆意横行”导致误滑。同理,我们对规则能否做到“慎独”,决定了机坪运行能否常态安全。认识规则、掌握规则、敬畏规则,是每一个运行岗位的必备素质。

元翔厦门空港 张腾飞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版权所有 2013 厦门翔业集团有限公司 | 闽ICP备06004154号 |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010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