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40年,几乎每8-10年都会经历一次商业的迭代,从80年代初马路边的大棚专业市场到90年代质优价廉的大型超市,从90年代中后期百货业的蓬勃发展到2000年代购物中心的出现和爆发,每一次大发展都是排浪式的。 每一次迭代,都催生了商业模式、商业物业价值的再生。2010年代线下商业的演进遇见了数字革命,线下零售的崩盘就显得有点摧枯拉朽了。从中国到欧美,百货、零售的倒闭潮似乎不绝于耳,已经持续多年,而且倒下的很多都是占据商圈位置的物业,甚至你还会见到很多新建的商业,位置不错却依然经营惨淡。 不是说商业就是讲究LOCATION、LOCATION、LOCATION吗? 那么好的LOCATION却也拯救不了一个时代的变迁,未来的转型之路又在哪里? 地理位置很重要 占据消费者心智更重要 近年来不断出现的老牌百货闭店或停业调整,项目失败的不是他们的地理位置,而是败在了消费者心中的位置。消费者变快了,而他们反应慢了。 以变应变,始终占领消费者的心智中央,是重构物业使用价值的起点。最大化其物业价值就需要以占领心智为目标的最高最佳的使用原则对其进行重新定位,使其焕发新的活力。 数字化催生兴趣专业化 文化-社交-体验的场所营造模式崛起 数字化打破了地域限制,并引领各领域逐步走向专业化。科技正在极大程度地重塑购物、商场以及地理上静态的商业市场的经济性。同时,专业化和差异化也导致商业、工作场所和广义的社区感越来越紧密地融合。换句话说,让共同兴趣、共同背景、共同文化的人吃住玩乐购都在一起,成了移动互联时代新的生活方式。 场所营造创造有征服力的到访理由。尽管实体购物依旧受到人们的青睐,但消费者的要求却一直在不断的提高:除了购物的基本功能外,更加追求体验感。Place-Making(场所营造)这一看似简单但又蕴含着丰富“学问”的词语在升级消费者体验感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简单地讲,场所营造的目的在于通过创造具有征服力的理由吸引人们前往某个地方。 后主力店时代消费者的需求 才是最大的主力 业绩不佳的区域性购物中心可以转变为动态的多用途中心,以保持长期的活力。这样一来,房产将为业主提供增值的价值,并演变成一种充满活力的社区枢纽,而这种社区枢纽对于场所营造至关重要。所以决定场所营造的成功与否,至关重要的一点是如何将零售业与服务中心完美组合,以创造具备生活- 工作- 娱乐协同体验效果的多用途中心。 总结与启示 看过以上内容都会被Location给洗脑,好的区位永远是商业成功的一半,不要总想着从客户口袋里直接掏钱,而是要从服务开始。诚然,一个集中各项资源的地理位置对于商业项目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并且如果还能根据周边的人口结构拟定出更有针对性的商业策略,那就更是如虎添翼。 相比较而言,目标客群定位精准,综合性更强,内容丰富度更高,环节更舒适,设施更加完善贴心的优势也尤为明显,越来越多的家庭更加注重的是亲子时光,那么这样的商业项目受到广泛的青睐也就是顺其自然的趋势,几乎国内购物中心的儿童相关业态能超过一半的项目面积。 综上所述,区位重要是基础,但更重要的是能提供给客户真正日常所需要的。越来越多的创新服务迭代更新,期待今后市场可以带给我们更多的全新的前所未有的购物中心。 兆翔置业 林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