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武夷山机场的主业发展形势出现良好的发展趋势,旅客吞吐量、航班起降架次有较大的增长,但随之而来的就是一线作业人员的保障问题。武夷山机场安检室旅检2个班组共有编制23人,但由于人员离职、工作调动等原因,2个班组人数长期保持在18人左右。在今年新员工多、检查人员资质不够的前提下,是否还能高效、优质完成航班保障任务呢?那么接下来请跟小编一起来深入了解下我们克服困难、工作创新的行动故事吧! 软硬件双管齐下 现有的安检设备、通道布局相对固定,已不可能有多大改进、提升的空间。要想流程创新就必须了解现场情况,于是行动开始前我们到安检现场实地调查,并与检查员交流。结合现场实际情况和员工意见,行动小组认为:目前安检待检区旅客现为“1”字型的直线型排队模式,因待检区场地受限,如遇到航班高峰期旅客将会排长队待检,这样既影响我们的服务形象,又会给旅客带来不佳的过检体验。但是我们可以用“之”字形排队队形,“以空间换时间”,力求将场地空间利用率达到最大化。接下来我们便利用航班间隙时间将待检区隔离带摆成了“之”字形。通过2天的观察,安检维序员小张表示:通过改变旅客排队模式,现场空间大了,旅客也不会像以前那样看到长队而急躁了,效果还挺好的。 仅解决“硬件”上的问题是不够的,行动小组接下来又马不停蹄的对通道人员、勤务安排等“软件”上进行了调查和分析。在调查中,行动小组观察到前传和开包岗位是影响通道过检效率的主要因素,并从旅检班长小王口中还得知:现有旅检1个班组只有8至10人,以前只要航班人数超过40人就要开2条安检通道保障。由于今年新员工多,检查人手及人员资质不够等因素,如果开2条安检通道就要安排当天休息的员工加班。但目前随着武夷山机场客流量的稳步增长,开2条安检通道的情况非常普遍,长期加班必然形成常态化,影响员工的休息时间,会给团队带来负面影响。 综合各方面因素,经讨论,行动小组决定为了减轻员工工作压力,全天候只开1 条安检通道,但班组可以通过发挥各岗位主观能动性、加强团队配合度,提升通道检查效率来做好航班保障。想法是有了,措施要跟上。接下来在旅检班组员工的配合下,航班高峰期前传和开包岗位检查力量增加了;各岗位配合和互补度提升了,哪个岗位压力大,通道多出的检查力量就会往哪里倾斜;待检区维序员的声音大了,在待检区维序人员会大声进行民航限带及禁带物品的宣传广播;旅客在待检区提前处理的物品多了,液体、打火机等民航规定的禁带、限带物品更多的出现在待检区的垃圾筒里。“高峰期虽然有点忙,但保障还算顺利。”这是旅检班长小王的心声。 发现问题持续改善 1条安检通道试运行2天后,在安检现场行动小组听到了安检值班主任小衷的声音:“航班高峰期如果只开1条通道,晚到旅客和个别保障单位的意见挺大,通道由于太忙碌,也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出现问题了,怎么办?行动小组经观察,除了早上航班最密集的1个小时(该时间段有4个航班),其余时间段均能正常保障。为此,行动小组就这1个小时高峰期航班保障进行再次研讨,最终决定在保持待检区旅客“之”字形排队的基础上,在旅客高峰时段总人数达到220人以上时增开1条安检通道,人员根据当天班组实际情况提前安排,在保障完航班高峰期后即可休息,达到“勤务灵活、排班多变、凸显实效”的目的。 效果好不好,还需员工说了算。为此,行动小组专门走访了小刘等几名安检员,她们均表示:“通过改变旅客排队模式,加强通道人员配合,现在加班次数少了,员工的心情也好了。”能得到员工的认可,行动小组成员的干劲更足了,他们也有了个新的目标,那就是创新管理,降低消防楼的水、电能耗。 元翔武夷山机场 张忠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