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公开
返回资讯中心
您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中心 > 信息公开
 
 
浅谈机场行李处理系统的安检模式(上)
发布时间:2018-08-07
 

行李处理系统是机场运营的大动脉,对机场的运行服务至关重要。其中,行李安检系统是行李处理系统中一块很重要的,相对独立但又紧密结合的系统。行李安检系统模式对行李系统带来决定性的影响,需要在系统方案设计展开前认真研究和决策。

行李系统安检模式类型

目前国内主流行李安检模式主要有三种:双通道分层管理模式、五级集中安检模式和三级集中安检模式。不同的安检模式对于托运行李旅客的影响主要在于可疑行李的处理方式上,具体介绍如下。

双通道分层管理模式。双通道安检是传统的机场行李安检模式,在国内机场使用非常广泛。该模式下,双通道安检机是行李安检的主要设备,位于值机办票区域。值机区采用三级传送带与行李收集带连接:一级为称重/ 贴标签输送机,二级为过安检机传送带,三级为判包等待传送带并与主带连接。值机工作人员为旅客完成办票、称重、贴标签后,通过输送机将常规行李送入双通道安检机进行扫描检查,安检机将获取的行李X 光扫描图像通过分层管理系统送往安检工作站,进行人工判读。

双通道分层管理模式可分为值机岛现场开包和集中开包两种形式。现场开包即在值机岛现场设置开包台,当旅客行李可疑时,在值机岛现场开包台进行开包检查。现场开包由于在公开场所进行开包,不利于保护旅客隐私,故使用越来越少;而集中开包则在值机岛附近设置开包间,通过摆臂设备将可疑行李送往开包间进行开包检查。双通道分层管理模式要求旅客办理值机后在值机柜台旁等待行李判读结果,若判读为可疑行李需开包检查,则在值机人员指引下前往开包台进行行李开包检查,若行李安全则可离开。因此,双通道分层管理模式下,旅客在值机时则可完全解决行李问题。

五级集中安检模式。出港的旅客在值机柜台办理完手续后,行李被输送到后台,经过自动读码站后,在自动判读的X光机和计算机工作站上进行第一、二级安全检查( 一级为机器自动判读,二级为工作人员在工作站判读),行李处理系统依据安检结果对行李进行分流,安全行李直接进入自动分拣转盘进行分拣处理,而可疑的行李被分流到CT 机进行三、四级安检。可疑行李经过CT 再次进行安检后,明确判为安全的行李被分流到分拣转盘,其他行李( 包括被判为开包、超时没有结果等) 被分流到开包输送线,交给安检站工作人员进行进一步的处理。

该安检模式下,旅客办理托运手续后即可离开,无需在柜台前等待安检结果。旅客将在安检口或登机口进行行李安全确认后才能正常登机,否则就要等待安检结果或者是配合安检工作人员进行开检工作。行李处理系统为了把行李的安检结果反馈给安检人员,应在每套自动判读的X 光机前安装一套360 度的读码设备,以自动获取行李的条码信息,并把该信息作为行李的标识与X 光机进行信息交互绑定。安全信息管理系统收到行李条码和安检结果的信息后,即可依据行李的条码信息找到对应的旅客,尽快将旅客的行李安全确认信息记录下来。当旅客经过安检口或者登机口时,工作人员就可依据该信息对旅客放行或通知其配合开检。

三级集中安检模式。三级集中安检模式通常由集中自动判读的X 光机、计算机工作站判读和开包组成。该模式在值机柜台现场不设置安检机,而在一个或两个值机岛的主带上设置集中自动判读X 光机。行李在值机柜台称重贴标签后直接进入主带,到集中安检机处进行安全检查。集中安检机具有自动判读功能,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判读准确率和减轻安检人员判读的工作量。三级集中安检模式采用集中安检,因此同五级集中安检模式类似,旅客办理托运手续后即可离开,在安检口或登机口进行行李安全确认。

元翔集团 谢本武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版权所有 2013 厦门翔业集团有限公司 | 闽ICP备06004154号 |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010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