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ORYLINE:引进“扁鹊飞救”系统,福州空港医院成为民航业内第一家应用这一高大上信息系统的医疗单位。小小的背包,却内有大大的乾坤,医院医护人员们个个摩拳擦掌,跃跃欲试,都想成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文 | 元翔福州空港 陈顺亲 “扁鹊飞救”系统究竟是什么?为什么要安装这个系统?7 月的福州空港,榕荫匝地,银燕轻飏,此起彼降。在空港医院的学习室内,医生护士们好奇地围着省立医院胸痛中心专家和他带过来的一个小背包。 “听说,我们是民航内第一家安装这个系统的。真有那么神奇吗?” “这套设备,据说十多万呢。咱杨欣主任可是费了老劲,多次到省立医院洽谈,才争取到设备在咱空港医院免费投放的。” “这种高科技信息设备,操作使用肯定很难吧?” 医护人员小声地议论着。这时,专家打开了背包,只见一个小平板电脑,还有心电图、血压、血氧、血糖监测仪等急救设备。专家一一取出,并讲解说:“‘扁鹊飞救’远程急救系统就装在这个平板电脑内。还有,这些急救设备都可以通过系统将信息采编并传输出来……” 医护人员终于理解了。原来,机场救护车安装此系统后,患者被送往医院途中的各项生命体征在省立医院急救中心总调度监控屏幕上一目了然,可以帮助医生在最短时间内确定治疗方案。省立医院也可提早准备融栓或介入治疗设施,为冠心病、心梗、主动脉夹层等胸痛患者的进一步救治,开通绿色通道。此外,胸痛中心专家还可与我们机场现场救护人员进行双向交流,实施远程指导救治,从而提升救治成功率。平时,也可以从云数据库中调取数据,不仅可以查看转送患者的后期治疗过程,还可以查看其它相关疾病患者的治疗过程及预后情况,对于医护人员在线学习也提供了很好的学习、交流平台。 面对这么高大上的系统设备,只见大家摩拳擦掌,跃跃欲试,都想成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誓要拿下这块高科技信息阵地,掌握新技术设备。好为人先的“女汉子”医师教头孙琼副主任第一个站出来,表示要为大家趟路子,先学一步,再负责教会大家。于是,她率先抢占了厚厚地《说明书》,下班了还不忘揣在包里,一上“空港快线”,就选个靠窗的位置坐下,趁着别人打盹的工夫,翻出来继续琢磨。 抢救室内,护士们也不甘落后,在护士长林碧申的带领下,纷纷围着设备,熟悉系统。有的配合地躺着扮胸痛患者,有的尝试着开机、连线、联网,有的为“患者”装导联、扎腕带等,七手八脚,忙得不亦乐乎。可是怪了,设备系统就像是一只不愿被驯服的小兽,不是采集不到“患者”体征,就是信息传输不畅。什么原因呢?大家百思不得其解,反复检查系统。 这边,经过几个昼夜的深钻《说明书》,又与众医生一起对照设备系统反复操作琢磨,先行一步的孙教头已茅塞渐开,迫不及待地召集大家一起学习,继续集体攻坚。 孙教头打开平板电脑开机,登录到省立医院胸痛中心“扁鹊飞救”管理系统。她演示并输入一位患者姓名索引,系统瞬间从云数据库中调取数据。只见该患者的病历信息,各项数值逐一出现在电脑页面上。继续点击页面,患者的后期治疗过程和数据逐一呈现。她又为现场一位“患者”连结好设备,经过一系列地操作,“患者”的生命体征均通过云端在系统上一一呈现。一次性操作演示成功,学习室内响起雷鸣般的掌声。 酷团队 COOL TEAM 福州空港医院成立于1997年,这只医疗队伍由17 人组成,年龄最大的54 岁,最小的25 岁。其中临床医生8 人,护士6 人,影像师、检验师、药剂师各1 人。他们来自五湖四海,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走到一起来,团结一条心,拧成一股绳,攻坚克难,创新发展,为机场安全做出了突出贡献。 在现场ON SITE Q:“扁鹊飞救”远程急救系统在福州机场的率先启用有何意义? 杨欣:系统的成功启用,开启了民航急救系统大数据信息化的新时代,让民航急救插上了高科技信息化的翅膀,在机场应急救援中拥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Q: 系统目前运行怎么样? 杨欣:今年8 月以来,福州机场已有数例胸痛患者通过“扁鹊”飞救系统成功获得救助,系统运行良好。 Q: 作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你们这个团队攻坚克难,抢占了这块高科技信息阵地,靠的什么? 杨欣:团结、创新、坚韧、激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