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 年,之于人的一生,说长不长,说短不短;25 年之间,岁月青葱早已溜上肩头化为责任,曾经的少年如今已是安护部大家庭中如兄如父的长辈、家人。成长、蜕变,精业、奉献,是诠释杨朝力25 年职场的最佳关键词。 文 | 元翔厦门空港 吴绶钢 杨朝力,1992 年2 月份入场,由最初的一名普通安检监护员通过自身不断努力学习,逐步成为管理团队一员,在此期间不断累积经验,经过努力取得了安检技师资质。从一个最基层的员工走向了管理岗位,这不仅仅意味着他的努力受到了领导的肯定,而且更多的是重如山的责任和压力;正是这种责任和压力,让他对自己的工作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对自己的要求更加苛刻。集团工作经历25 年,从一名普通员工到管理岗位的蜕变,25 年岁月记载着“老翔业人”的点滴感动,以身作则,传承翔业精神。 从放荡不拘中转型 安检团队是一个军事化管理的团队,能承受住严谨的纪律,严格的管理对于一个粗犷的农村“野孩子”来讲是一个极大的挑战,要么坚持下去遵守教条,要么卷铺盖走人。跟所有年轻气盛的小伙子一样,他贪玩好动,几次被领导批评,安检的规章制度如同一座“五指山”将他镇压住。他选择遵守团队的游戏规则,不论在工作还是生活中,他严格约束自己,不让自己犯错。除此之外,他开始认真对待安检工作,练好基本功,岗位上也多了一份责任心。这些经历也让他在后来的团队管理中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他能想员工所想,对个别员工“对症下药”。 在团队管理中他坚持以人为本,营造和谐的团队氛围。通过面上教育、个别谈心,有针对性地加强教育、引导,稳定队伍思想。在员工遇到困难时主动伸出援手,增强队伍中互帮互助的氛围;在工作中有针对性的培养和教育,合理掌控队伍的稳定。通过《护卫分部绩效考核办法》量化考核各班组管理绩效,每月评出优秀班长和优秀员工,营造“成绩说话”的团队风气。 在枯燥的岗位中创新 安检工作枯燥乏味,但安全责任重大。每天面对着冰冷的围界,蹲守着冷清的道口,他时刻提醒自己“安全思想上不容许松懈”,于是他在岗位上“每天没事找事做”,积极查找岗位上的安全隐患。这个习惯一直坚持到他成为一个管理者时,仍然每天深入到岗位一线,带领员工刻苦钻研安检业务,他有的放矢,围绕护卫岗位点多、线长、面广的特点,加强重点岗位安全管理。 机坪围界是机场安全的第一道防线,他提出对围界安全情况坚持每十日进行一次联合检查,同时还根据航班时段、季节、早晚、节假日等特点,加大巡查的密度和强度,并成立突发事件小分队,进一步提高对突发情况的处置能力。 他勤于学习,不断关注国内外民航安全信息,他善于借鉴好的安全防护模式,同时也通过其他机场的一些不安全事件,反思自己,对岗位进行隐患排查及风险评估,将不安全事件消灭在萌芽状态。 团队是有爱的家 二十几年,没陪过家人吃过一餐完整的年夜饭,每年的年夜饭跑来跟安检的小伙伴的一起团圆已成为他的习惯。他经常开玩笑的说:“对于这个不顾家的老爸,儿子从小时候的哭闹到现在已成为习惯。”他知道,团队里有许多小孩子都是第一次离开父母独自在外过年,他想尽自己所能,让小伙伴们也能感受到家的温暖。或是这就是他独特的管理方式,用爱来构筑团队的凝聚力,他让员工们感受到家人的亲切。没有狗血淋头的批评,没有浮夸客套的教育,他言传身教,以身作则,带领团队一步步成长。 作为一名老翔业人,二十几年来他秉承着兢兢业业的精神努力为集团奉献一份力。他牢记“精诚、敬业、进取、奉献”这八个大字,并为之不断努力。“事在人为,人在精神”,他认为作为一名管理干部必须要有干事的热情和行动。当前正是公司发展的关键时期,双楼运行带来的压力不容懈怠,管理干部必须要有担当意识,困难再多不畏惧,压力再重不低头,挑战再大不服输,自我加压、锲而不舍,心无旁鹜地想事、干事。遵章守纪,令行禁止是我多年以来一贯保持的工作作风,他认为一名称职的管理干部必须是以身作则,未来员工的构成将日益复杂,管理难度和幅度将进一步加大,自身遵章守纪,是管理中的重中之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