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老祖宗说要“慎终追远”,刘红得在继承传统的同时却不忘识微见远,他对这个世界永远保持好奇,善于并敢于吸收另类的元素、融入新奇的技艺。学厨是日复一日的苦修,却是一个匠人追逐并成就自己必经的成长和坚守。 文 | 福州花园酒店 林慧琼 听刘红得说他厨师生涯里的酸甜苦辣,就像在听他娓娓道来一段炽热而浓烈的感情,而冷菜制作就像是他珍爱的宝贝,捧在手里悉心呵护,精心雕琢,巴不得将所有的心血和创意都倾注其中。踏入厨师行业13 个年头,曾师从江南鸿图食艺名师,担任多家大型酒店、五星级酒店冷菜主管,现任于福州空港佰翔花园酒店任冷菜主管一职。众多光环加身的他,却坦言自己并不急着享受当下,“冷菜是一门艺术,多看、多学才能把生活中的艺术融合到菜品中”。当厨师的乐趣与真谛已经了然于心,最重要的是在厨艺探索之路上不断前行。 兴趣与热爱是最好的助推器 从小喜欢画画的刘红得,对颜色的运用和色彩的搭配有一套独特的见解。虽然没有实现儿时画家的梦想,但随着对烹饪产生浓厚的兴趣,逐渐爱上厨房的刘红得认为最有成就感的事,就是能够亲手创造出给人幸福感的食物。一道成功的菜肴同样是反映厨师烹饪个性的介质。烹饪是一件非常个性化的事情,只有当你真正喜爱它,才能使得每一道菜肴成为反映你个人的介质,那才是成功的。在保证食物甘旨肥浓的基础上,他开始尝试着让一道道菜肴看起来像一幅幅画卷,在满足食客们舌尖享受的同时也带来愉悦身心的飨宴大赏。 用一道冷菜诉一腔热肠 冷菜常以第一道菜入席,常常是整桌菜品给人的第一印象,现在冷菜不仅仅是简单的凉拌菜、家常菜,冷菜冷吃的都可以称呼为冷菜,包含卤菜、凉拌菜、甜品甚至包括吸收了西方元素的分子料理等。在刘红得看来,冷菜跟热菜最大的差距在于,冷菜可以以不同形式的装盘方式出品。冷菜不光可以冷做,一些热菜也能做成冷菜。 进入刘红得的工作间,像是进入了一个艺术创作工作室,更像一个充满迷幻魅力的魔术间。一根小小的黄瓜,在他手上幻化出各种造型,时而是精细的点缀,时而是简单的背景食材。每种食材通过刘红得“人刀合一”的过程,都像是有了一种艺术生命的延续。为了让冷菜更加活色生香,他更是认真钻研。从器皿摆设,到菜品意境,有时厨房里破碎的瓦罐,器皿等等,在他眼里也都成了宝贝,拾掇拾掇做成摆盘背景,也衬托出了一种意境。刘红得就这样在千头万绪的忙乱中对各种琐碎和繁忙甘之如饴,逐渐掌握到做厨师的脉络。 道法自然 感知生命 细赏出自刘红得之手的江南冷菜,道道都仿佛缓缓铺开的诗词画卷,“寓菜于景,寓景于画”的美感不言自明,中国古典之美与西方时尚元素的交相濡沫,在每一处精雕细琢的细节上激荡着传统与创新的思考。 冷菜和热菜不一样,打荷配菜、食材炒锅甚至装盘出品都常常由厨师一个人独自完成。这就要求冷菜师傅要掌握多项技能,并在同一时间内身兼数职,这对刘红得的能力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平时在酒店工作本就繁忙的刘红得没有停下探索的脚步。今年上半年他参加了钱以斌福州分子料理课堂,福州闽菜技艺交流会,福州冷菜交流会,海峡客家烹饪大赛等活动。从不断的交流学习中借鉴和发掘新的技能,碰撞和激发更多的创作灵感,让菜品不仅给食客带来舌尖的享受,更予之以心灵的慰藉。 “冷菜讲究造型,讲求意境,多出去走走看看,自然中的美给我的创作带来了更多灵感。多学习一些新的技能,能让出品的形式更多样。”通过回归自然、体验自然,将意境与口味,古典与现代,西方与东方相融一体,刘红得把盘子作为宣纸,在上面涂抹出中国水墨的酣畅与淋漓。道法自然的洒脱春风化雨般融进他的个性以及菜品中,对细节的把握,对生命的感知使他在这条路上不断探索,不断前行。 比赛是切磋 更是进取的阶梯 在多年的工作经验累积中,刘红得逐渐形成了自己的作品风格。擅长江南冷菜制作的他将食材自身的特点与素描的意境、江南色彩的搭配以及冷菜制作的各种工艺完美地结合在一起,让冷菜成为餐桌上的一道夺人眼球的亮点。 近年来,刘红得积极参加各种交流比赛,他常说,“比赛只是一个锻炼的机会,输赢不重要,更重要的是通过比赛可以和更多同行进行交流,在比赛中开阔眼界,学习借鉴到更多的技能。” 保持本真即是进取 在这个混沌万法的世界里,在节奏紧绷的现代生活中,怎样保持一颗清醒的心和一个明确的方向对刘红得,对每个人来说都是最重要的人生课题。唯有在繁忙的凡尘生活中寻找与自我内心对话的机会,静下来去感悟、聆听、创造、探索、思考,才能在意境和人生中自如行走。 于厨师而言,对他们所从事事业的最好诠释可能已不同于过去,让“吃”远离饱腹之欲的简单概念,让美食变成一种可以慢慢欣赏的艺术才是他们现在的追求和理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