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公开
返回资讯中心
您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中心 > 信息公开
 
 
福州空港医院匠心打造精品急救服务团队系列报道之一
发布时间:2017-06-26
 

团队服务 以汗水凝聚力量

国际民航公约规定:“保证所有机场的安全运行是每一个国家的责任。”作为机场安全运行的重要保障,近年来,福州空港医院致力于以“匠心”打造过一支能力精悍、业务过硬的急救团队,把最大限度减少旅客伤亡作为工作目标,践行“真情服务” “爱心服务”,不断提高机场急救服务品质。

| 元翔福州空港 陈顺亲 万明

“工匠精神”是近年来备受推崇的文化热词,启发翔业职人在工作中将职业技能和职业精神高度融合,精益求精,追求完美,充分体现了集团创新、精诚敬业、全力以赴做到最好的企业文化精神。每个行业都需要自己的“工匠”和“工匠精神”,在社会快速发展的今天,身为一名翔业人如何本着“技以载道”理念,成为业界的“工匠”呢?其实,留意身边的人和事你就会发现,工匠精神并非触不可及。本期开始,《翔业周报》三版特推出专题系列报道——《致匠心》,让我们一起发现身边的“匠人”和“工匠精神”,倾听和展示他们的匠心故事,启发更多翔业人将“工匠精神”坚持到底。

在元翔福州空港有这么一支白色军团,承担着航空医疗保障的重任,奋斗在机场救死扶伤的第一线,肩负着为旅客、驻场员工的健康保驾护航的特殊使命。

5 27 日晨,笔者来到美丽的元翔福州空港,空港医院就掩映在生活区的绿荫和花海中。车子还未停稳,笔者便被眼前热火朝天的训练场景吸引了。只见医院前的空地上,一袭白衣的医生护士们正在练习止血、包扎、固定和搬运等现场急救技术,一个个精神抖擞,动作干净利落。

据空港医院主任杨欣介绍,空港医院成立于1997 年,这只医疗队伍目前由15 人组成,年龄最大的54 岁,最小的25 岁。其中临床医生7人,护士5 人,影像师1 人,检验师1 人,药剂师1 人。他们来自五湖四海,有的是部队医院转业干部;有的医学院一毕业就来到这里,一干数十年。

培训提升 日复一日

为了提高医疗技术,他们数十年如一日,勤奋学习,练就扎实的基本功。空港医院有一个好传统,就是每周都安排1 2 名医生、护士进行一次业务授课,全体人员利用一个下午时间参加学习讨论,以促进业务交流;每周利用一个上午的时间,组织全员参加实操训练。为了更好的坚持这项制度,医院指定专人负责业务训练,制订培训计划,组织培训实施,跟踪督促训练落实。

在院部学习室,负责业务训练的孙琼医生指引笔者查看了考勤登记表和月度学习训练日程表,除了业务工作,授课和学习讨论一般安排在每周三下午,实操训练一般安排在每周五上午,内容涵盖安全、业务、素养等多个方面。笔者随手翻看了严锋燕医生的2016 年度训练笔记,只见从业务学习急救基础,到机场安全防恐、防爆知识,培训内容五花八门,密密麻麻写满了整整2 个大本子。据孙琼医生介绍,严锋燕医生于2010 年来到空港医院,工作7 年来她献身机场,工作精益求精,学习一丝不苟,于2016 年被评为“集团先进个人”。今年因为医院体检工作忙,她产假还未结束,便主动请缨提前返回工作岗位。

在空港医院大厅,笔者看到林碧申护士长正在对新入职的赵青护士进行心肺复苏实操考核。一套标准流程操作下来,赵护士最终取得了99 分的优秀成绩。林护士长欣慰地说:“终于补考合格了!下个月可以持证上岗了。”原来,空港医院早有规定,新入职人员经培训后,由领导把关严格考核,考核不合格,不允许单独上岗。为了提高培训质量,增强学习的系统性,医院组织人力物力,针对不同工作岗位,专门制定了相应的“入职培训教材”,相关内容从医疗业务、机场安全,到一日工作制度等一应俱全。

而赵护士刚一入职,热心的护士长林碧申大姐就为她“开小灶”,量身打造了一份“人才速成计划”,除了双休日,各科目培训内容安排具体到了工作的每个上、下午,力争在2 个月之后能够单独上岗。而赵护士,为了争取早日上岗,干脆连双休日也不放过,下班回家也把教材带在包里,稍有空闲就一番恶补。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补考通过,赵护士总算松了一口气,可以如期上岗了。

团队制胜 制度保证

单兵作战,人人都是优秀。然而,及时有效地对机场发生的各种紧急事件做出快速反应,最大限度减少旅客伤亡,考验的更是团体的战斗力。能否形成合力,有效应对机场各种紧急事件,制度是保证。

为了有效应对应急救援和医学突发事件,他们有针对性的制定了如《医学紧急情况应急处置程序》等各种预案,设立了《危急重症旅客应急处置程序》等制度,为紧急情况下“拯救生命”确立了制度保证。为尽快掌握这些预案,他们模仿实战环境,有效提升了反应速度。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版权所有 2013 厦门翔业集团有限公司 | 闽ICP备06004154号 |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010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