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翔厦门空港荣膺“年度最佳绿色高效运营机场” ■ 元翔厦门空港 陈炳煌 王亚英 陈健 5月,由上海市航空学会主办的“第七届机场建设与发展(上海)国际峰会”在上海隆重召开,围绕“机场建设与运营发展”展开讨论。在2017 年度影响力机场大典上,元翔厦门空港荣膺“年度最佳绿色高效运营机场”,这得益于厦门空港始终坚持环保先行的理念,大力推进节能减排项目建设,成功打造绿色高效空港。 实施节能工程 项目成果显著 近年来,元翔厦门空港实施民航“油改电”试点、桥载设备建设、光伏电站建设等一批绿色节能工程,不断提升“绿色空港”建设水平。 自2014 年起,元翔厦门空港积极推进民航特种车辆“油改电”试点工作,每年新增或更新的特种车辆原则上考虑购买电动设备,逐步更换机坪内原有的油动力特种车辆。厦门空港先后采购电动叉车、拖车等多种类型地面特种车辆, 现电动车共70 辆,占全部特种车辆的25%,并不断完善配套设施,在机坪建设了19座充电桩。“ 油改电”试点工作得到民航专家组的好评,为其他机场推广电动车辆提供宝贵经验,也为建设翔安新机场积累经验。 T3 航站楼桥载设备建设项目同样成效显著。为解决T3航站楼飞机在停靠廊桥时需开启飞机辅助发动机APU 提供空调服务而造成的燃油消耗、污染物排放、航空器噪声问题,元翔厦门空港于2016 年投资2357 万元完成T3 航站楼桥载设备项目建设,即在登机廊桥下安装飞机地面空调及400Hz飞机静变电源。至此,T3、T4候机楼共26 座登机廊桥下均安装了此桥载设备,若全部投用,减排效果显著。 翔安机场建设项目的目标之一就是建设节能环保的“绿色机场”。经过多方调研论证,在新能源中,光伏发电比较适合机场运用。于是,元翔厦门空港利用机场供水站蓄水池实施建设,充分利用蓄水池上方空地资源。根据实际情况,实际安装面积在3000 平左右,2016 年已建成并投用了总装机容量为300kWp 的光伏电站,该项目年发电量约32.33万KW.h,设计寿命内总发电量约808 万KW.h。厦门空港将总结光伏电站的运行管理经验,利用机场土地面积大、净空条件好的优势,积极筹划更大规模的光伏发电项目, 使光伏发电技术在新机场中得到更广泛应用。 坚持环保理念 控制碳排放量 “十一五”以来,厦门空港将节能环保的理念贯穿于工程建设工作中,在新建、改建、扩建规划设计时,尽可能采用节能型的建筑结构;只要经济性分析可行,尽量采购节能型设备及材料;在控制方式设计时,条件许可情况下,优先采用便于分段运行或便于调节的控制方式。通过管理不断完善生产中的操作技术和操作流程,通过一些举措降低不必要的消耗。 近年来,厦门空港相继完成机坪内边灯等项目改造,通过智能控制方式合理调整LED 灯在不同时段内的亮度,实现节能最大化,仅LED 光源改造每年可节约电量约200 万KW.h。此外,自2013 年起,厦门空港逐步实施冷却塔改造、冷源扩容改造新增两台变频空调主机(增加T3 地下停车场区域)、7 台水泵节能改造等项目,取得了良好的节能效果。 厦门空港是首批纳入福建省2016 年度碳排放履约的控排企业之一。为推动本企业履行碳排放控制责任,实现碳排放控制目标,在生产过程中,厦门空港合理控制能源消费总量,推动碳排放强度的持续下降,更好地运用碳排放权交易市场。 科学处理垃圾 获评卫生机场 作为国际卫生机场,2010 年厦门空港建成投入全省首座航空垃圾处理中心,涵盖了垃圾的消毒、清洗、分拣、回收、有机处理等功能,功能区布置更科学、合理,日处理能力达到20 吨。面对日益增长的航班量,航空垃圾处理中心运行有序,回收利用率超过75%,无害化处理100%,真正实现了航空垃圾“无公害”“无污染”“低碳环保”处理。 厦门空港建设航空污水站用于航空污水处理,采用“三级化粪处理”与“MRB 膜处理工艺”相结合的方式独立处理,处理后出水水质达到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城市杂用水水质及国家与行业规定的相关标准。根据国际卫生机场要求,厦门机场已实现航空垃圾分类和焚烧处置,并严格执行垃圾转运单制度,同时全程跟踪落实。厦门机场于2012 年7月25 日被评为“国际卫生机场”,并在2016 年通过复审。 此次获得“年度最佳绿色高效运营机场奖”即是对元翔厦门空港在“绿色空港”建设方面成果的肯定,也是一种激励。厦门空港将总结取得的成果经验,继续开拓思路、创新绿色高效举措,争取再创佳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