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翔快线善用管理工具提升经营能力 本报综合讯(通讯员 苏欣 张春辉)近年来,元翔快线高速发展,经营规模和社会影响力日益扩大,为使四地快线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保持高质量、高效率、低成本和快速应变的竞争优势,元翔快线联合集团运标部开展“运营优化”项目,通过“工作制度化、制度流程化、流程表单化、表单信息化、信息规则化”,逐步完成以满足消费者为中心的“端到端”流程拉通与建设。同时,公司通过开展项目实践持续加强精益管理,以科学管理工具推动公司经营管理水平和效益不断提升。 系统梳理现状 强化流程落地 元翔快线“运营优化”项目最大亮点是非常强调流程的重要性,以满足消费者和市场为中心构建体系,以强复用性、强逻辑性的流程作为知识管理载体,将不易理解的战略、制度和政策转化成便于理解与执行的流程,在此基础上建立的指标体系更加精准。 据了解,元翔快线目前已经完成三个阶段性任务,通过客户、产品、为客户提供的价值、业务流程框架、独特资源等要素梳理勾勒出业务蓝图,进行关键产品评估,进而绘制关键业务的宏观和微观流程图。公司的9 个业务部门承担了32 项关键业务(1 级流程)、约360 项4 级流程的需要现状梳理与评估,目前流程梳理模块进度达到60%。 元翔快线原有购票方式与“高性价比的航空式乘车体验”的目标之间存在一定差距。线下购票排队时间长,乘客体验差,同时面临售票员人工成本和纸质票据成本攀升以及现金安全等问题;同时元翔快线线上微信预定占比偏低,界面布局不够人性化。通过以上问题梳理,公司提出购票流程优化对策,线下在行业内率先试点“扫一扫上车服务”,减少客人排队时间和现金交易占比;线上进一步优化元翔快线微信的界面布局和下单步骤,提升客户体验,一系列优化举措获得市场广泛认可。接下来,元翔快线将细化标准操作规程,针对公司关键客户的6 大诉求,建立公司系统的KPI 指标体系,为客户提供高性价比的航空式乘车体验。 优化资源配置 改善生产效率 精益管理的精髓在于“小投入、大产出、优服务”,元翔快线从线路设计开发、运力投入、人员配置、运输组织等多个环节制订相应措施,取得明显成效。公司运用五维度雷达图从主营业务创收能力、直接成本控制能力等五个纬度进行业务数据比对分析,对现有专线进行瘦身优化,大幅节省运营成本。如福州一线原有车辆26 台,驾驶员50 人,车辆利用率和人力利用率尚有一定提升空间。元翔快线通过实施“瘦身计划”,在保证计划任务不变的前提下缩减车辆12 台,驾驶员14 人,各项效率指标有了明显变化,净增毛利135 万元,减少固定资产投入720 万元。 福州北站方向原有火车北站和汽车北站两条专线,车辆13 台,驾驶员17 人,运行计划为36 个班次,在相邻不到两公里的站点开通两条专线存在不合理性。元翔快线在调整实现“并线运行”后,资源利用和运营效率都得到很大提升,车辆缩减为9 台,驾驶员15 人,同时还成功的将五四北泰禾站点纳入了北站专线运营,从而形成了市区“三主线”的格局,减少固定成本投入240 万元,生产效率有了大幅度提高。 受限于旅游包车业务淡旺季业务波动,公司周期性地出现车辆闲置和运力紧张的问题,虽厂车接送较好地分摊了每日车辆的固定成本,但同样牺牲高峰时段的运力,以及大量中间时段运力急需开发。元翔快线在满足旅游包车量的基础上,结合各条专线情况,增援部分固定班次,借鉴并深入开发台江升龙、师大藤山、福大怡山等专线,通过“厂车+班车”的模式进一步拓展马尾片区厂车运力,压缩专线人车配比的同时消化厂车空闲时段运力。2016 年旅游大巴实现穿插专线两千余趟,累计节约成本30 余万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