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翔货站国际出港部进取ING 元翔货站 王华真 谈及民航安全管理,很多人第一反应就是老三样:安全文件学习、安全知识培训和考试、安全检查,它们不能创新,也不能变化。然而,实际上,随着外部环境、人员队伍、设备设施的不断变化,安全管理也需要不断创新管理方式和办法,将新工具、新技术、新办法应用到生产管理实践中。作为航空安全链上重要的一环,国际货运出港的安全工作是部门管理的首要任务。为确保货运生产安全,2016年,国际出港部各级管理人员不断创新管理,应用新方法、新工具对设备管理、人员技能提高、人员保健、人员培训、风险管理等方面进行管理,管理方式的创新有效克服人员短缺、新员工多、货量增长快带来的隐患和风险,部门人员与去年同比少1 人,货量却增加超10%。 利用看板管理打造精益团队 设备安全是国际出港安全工作的重要一项内容,为及时了解设备完好情况、防止车辆带故障运行,国际出港管理人员应用精益管理的可视化管理方法,在2 月份引入车辆管理看板。班长只需每天早上了解叉车、拖车车况,并用不同颜色的磁贴标注即可,一星期的车况都可直观地显示在看板上。针对看板显示的信息,管理人员可追踪车辆的报修、维修、运行情况,并提前做好车辆调剂。国际出港现行代理超过20家航空公司、14 种机型,不同的航空公司、不同的机型,都有不同的货物收运、装载要求,员工对于这些差异以往都是通过头脑记忆来工作,为减少人脑对上述不同差异的记忆难度和差错,部门将危险品收运、货物限重、锂电池限制、舱门尺寸、板型等差异,整理并制作了航空公司操作差异看板,放置到工作岗位和员工休息室的显著位置,方便员工查看和随时随地进行业务学习。人员的培训和业务能力是安全的最根本保证。而培训的根本取决于员工的主动、自发学习。为了鼓励员工自觉学习业务,部门设计了人员岗位技能看板,将每个员工的每项技能都直观的在看板上标示出来,此举一方面可以鼓励人员积极学习其他岗位技能、在业务上互相追赶,同时可以方便管理人员排班和人员轮岗,防止人员无资质上岗。( 如图所示) 激励全员参与深化风险管控 为发动全员参与安全管理工作,前移安全防范关口,国际出港部在库内和营业厅等员工和客户集中的场所设立了3个风险源报告箱,方便员工和入库货代人员上报风险源。同时,国际出港部进一步完善相关绩效考核标准及货代考核办法,对被采纳的建议给予奖励,员工参与风险管控的积极性被大大地提高了。针对有效的建议,部门及时落实改进。例如,根据员工风险管理建议,在库内饮水机前铺设了防滑垫,防止人员滑倒;对现有已使用超过5 年的安全绳进行了全面的“体检”,共更换了6 条存在隐患的安全绳等等。在强化员工风险管控意识的同时,为养成员工规范操作习惯,杜绝违规操作,部门管理团队在日常的巡查和走动管理中对不规范、不安全行为进行“随手拍”,并将图片上传到部门管理微信群,做到即时改正,并将相关图片和资料作为部门、班组安全教育、日讲评的培训资料。员工积极献言献策还改变了以往单证办公室货运单操作台混乱的局面,有效提高人员单证处理的效率和准确性:运用5S 方法,对桌面进行分类标示,人员按标示进行分类摆放。 注重安全防范加强人员管理 货运仓库是人员、货物、车辆集中的场所,环境较差,冬冷夏热,人员的保健和预防也是安全工作的一部分。为此,国际出港部在库内设置了三个小医药急救箱,箱内放有保济丸、正骨水、风油精、创可贴等应急药品,方便库区的员工和客户及时进行取用。针对搬运人员、司机每天不停地、长时间地弯腰或坐在车上带来的身体损伤,部门要求班组利用每天上班前的早讲评时间,组织人员集体做热身运动,防止扭伤;同时针对司机每日久坐可能引起椎间盘突出等慢性病,已建议公司在明年搭建简易的单杠,让员工在航班的间隙进行脊柱的拉伸。安全工作是民航工作的第一要务、永恒主题,要想持续安全,需要各级管理人员不断学习、不断创新、适时调整和应用管理方式和办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