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元翔福州空港 张道亮11 月12 日,由民航协发机场设备有限公司生产的双向驾驶型机场旅客摆渡车,从河北廊坊安全运抵福州机场,一抵达即吸引到航空公司、异地机场等众多同仁的目光,顿时成为惊艳全场的“明星车辆”。11 月15日,晋江机场副总便携业务部门一行7人至福州机场进行车辆考察,对该车辆的改造设想、实际操作及生产运作进行了解。据悉,福州空港地勤公司立即分批组织本场驾驶员进行操作培训,该车辆近期即将投入福州机场生产保障。相信凝聚了多方心血和期待的“双向驾驶型机场旅客摆渡车”定会成为福州机坪的一道亮丽风景线。但,其背后从立项——采购——设计——交付等过程中的故事却鲜为人知。 进行充分调研确定采购立项 基于福州机场二轮扩能工程建设及运行实际,地勤公司相关人员对福州机场机坪运行实况、现有摆渡车运输路线及存在问题进行了收集和评估。目前,二轮扩能工程正在紧张建设中,机坪车辆运行路线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摆渡车在机坪远机位接送旅客后须行驶至指定的摆渡车辆掉头区后才可返回。若使用“双向驾驶型机场旅客摆渡车”,车辆到达远机位后,驾驶员只要到另一端的驾驶室将车辆直接开回即可;对于平行于服务道的停车位,双向驾驶摆渡车也无需调头即可实现南北向行驶,免去了掉头往返耗时,对机坪安全及车辆运行效率均是极大利好。4 月22 日,元翔集团董事会对福州机场引入“双向驾驶旅客摆渡车”项目进行了论证,分析了福州机场机坪的特点及引进车型的使用优势。经研究决定,将今年购置机坪摆渡车计划中的一台常规摆渡车车型更改为采购一台“双向驾驶型机场旅客摆渡车”,以缓解机坪生产运行压力。成立考察小组参与车型设计 该车辆采购立项后,为尽快推进该项目,地勤公司专门成立了专项研究小组。小组成员采取设备参数与场地设置比对,模拟设备在机坪运行等方式,对设备在本场的安全运行性能进行全面评估。同时,向近年已使用该设备的南宁、海口等机场用户了解车辆使用情况。为充分调研,专项研究小组成员还于今年6 月赶赴厂家进行实地考察,同时根据福州机场运行保障特点提出了10 余项改进构想,其中有3 项创新性改造为该车型民航业内首创。创新性改造一:双向驾驶型机场旅客摆渡车分为A、B 两向,A 向设有常规型驾驶室,B 向设有用于旅客上下车的双开门及驾驶座。考虑到车辆B 向驾驶座视线盲角多达5 处(门框及A 柱),且B 向右侧2000mm 面宽无法安装雨刮及除霜装置,故福州空港向厂家要求,将B 向双开门取消,改为整面弧形挡风玻璃,再设置三套雨刮及除霜系统,以扩大B 向驾驶员的观察视线。创新性改造二:车辆A、B向驾驶室门的开闭设置原为由后至前方向开启。在车辆行驶过程中,如遇反方向驾驶室门故障自动开启、车辆在车门开启下继续行驶的情况,有可能逆袭行人及碰撞设备。福州空港要求厂家将A 和B 驾驶室门开启方向改变为由前至后开启,有效降低反方向驾驶室门故障自动开启情况下带来的安全隐患。创新性改造三:原车型车厢B 向原为旅客站立区,旅客如贴近B 向挡风玻璃站立,车辆反向行驶时,旅客容易因惯性作用前倾有可能碰撞挡风玻璃。因此,福州空港要求原车型车厢B 向旅客站立区增设4张座椅,同时为防止旅客不慎跌倒或碰触驾驶座部件,亦要求在B 向驾驶座与旅客站立区之间用透明玻璃分隔,并将隔断高度提升至1800mm。 坚持持续攻关改进初显成效 一开始,厂方技术人员出于多种考虑,无法接受福州空港提出的10 余项改进构想。但福州空港坚持持续攻关,多次与厂家负责人及技术人员沟通,耐心讲解改进构想的初衷及目的,分析现有车型的不足及待改进点。在福州空港的不懈坚持与努力下,厂家最终认同了改进构想,形成多项改进技术标准,同时根据技术改造需要,单独开模订制异型挡风玻璃及驾驶室门,并承诺由厂家承担全部改进费用。福州空港与厂家深入的专业探讨,得到了厂方技术人员的一致肯定。在车辆交付之前,厂家亦真诚表示,大胆互动及创新达到了绝佳的双赢效果。改进设计后的“双向驾驶型机场旅客摆渡车”曾于今年10 月份参加了厂家600 台摆渡车下线仪式暨成果展,该型摆渡车成为当日活动的焦点,得到与会代表的广泛好评,市场销售看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