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公开
返回资讯中心
您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中心 > 信息公开
 
 
元翔机务工卡评估小组无边界团队: 站在安全的最前端
发布时间:2016-11-25
 

一个跨部门、跨专业的无边界团队,他们站在安全关口的最前端,敢于质疑、技术专业、工作严谨,用优秀的专业能力和协同精神实现团队价值提升。

| 元翔机务 林光

飞机航线维修最重要的就是对航空器进行航线维护放行。包含航前、短停、航后的航空器的检查、排故和放行工作,专业性强,需要维修人员具有较深的航空器理论知识和一定的实际维护经验。如何理解工卡(依据维修手册或是维修方案编写的具有法律效力的作业单)内容并且正确的执行,落实“看一条看得懂,做一条做得对,签一条签得全”的民航局机务维修九字方针,元翔机务的工卡评估小组起到了至关重要的理论指导和实践反馈作用。

构建无边界组织集合团队智慧

工卡评估小组体现了无边界组织的理念。小组成立初期,成员仅有一线的航线二部7 名技术骨干和1 名调度人员。小组成员根据工卡内容,在实践中寻找有关设备、施工标准等方面制约生产的因素,并提出有利于生产运行优化的建议,通过部门接口的方式与资料设备部、生产管理部进行对接。成立初期有较大局限性,信息传递效率和工作效率不高。2014 年底,集团提出“双轮驱动,连环提升”的战略,航线二部茅塞顿开,创新思维,协同作战,将一线、生产、资料的骨干人员团结起来,串联起工卡评估流程涉及的几个部门,形成跨部门、跨专业、有明确目标的小组,提升机务专业化能力和工作效率,团队成员包括8 名航线二部人员,1名资料设备部工作人员和2 名生产管理部工作人员。工卡评估小组拓展运行后,立即调整工作重心,着重强化按标准和手册施工,增强维修人员的规范维修意识、情景意识和诚信意识,以工卡执行内容为主线,将规范维修和安全“红线”意识,有效落实到一线工作的执行过程中。同时,小组结合精益管理理念,树立精益意识,采用无纸化手段,减少浪费,提高效率。通过优化细则流程,工卡评估小组打造成为高效团结的学习型智囊团体。

突出预防为主获得客户好评

工卡评估小组的设置体现了安全关口前移的理念,突出“预防为主”,改变了“事后查处”等被动式的工作方式,强调从源头、过程和细节上系统地改进安全工作。工卡评估小组的知识协同和业务协同在实际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优秀的专业能力和严谨的工作态度为元翔机务赢得了好口碑。小组立足机场航线维修工作,主动参与民航局当前重要安全通告的实施效果检查和工作建议制定,并获得航空公司肯定。如民航局发布适航通告,提示安装在波音737NG 系列和767 飞机的MOVA 燃油翼梁活门作动器)的设计存在缺陷。各航空公司依据FAA/CAAC 发布的AD,陆续增加翼梁活门的检查项目。由于是新项目,评估小组汇总发现各航空公司提出的实施方案都有不尽合理的地方,工卡初稿良莠不齐,元翔机务在执行中会承受一定的风险。为此小组认真研究民航局的原始文件文件,总结执行过程中的建议和风险评估,主动与各航空公司沟通协调,提出实施建议,努力将风险控制在可接受范围,最终国航、东航、海航都接受了建议,进一步提升了元翔机务的美誉度。海航在修订航后工卡中关于储压器检查方法后,航线二部在实施的第1 天认真开展评估,发现在可操作性方面有互相矛盾的地方,立即查找英文原版的波音AMM 维修手册作为备份实施方案,并且在实际工作中得到验证。第2 天,小组就通过生产管理部向海航基地发出海航新版工卡执行困难报告,并根据AMM 手册步骤内容提出改进建议。海航工程师针对一线执行的困扰进行评估并马上回复和明确了放行标准,后续针对此项目改版工卡内容。工卡评估小组提前发现问题并根据实际情况主动提出解决方案,对内为机务人员规范作业树立了良好典范,对外也提升了客户对元翔机务的良好印象。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版权所有 2013 厦门翔业集团有限公司 | 闽ICP备06004154号 |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010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