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方高能!非战斗人员请迅速撤离 文|AMBER 翔业故事<<< 在现行的集团员工休假内部优惠方案中,有这样一段表述,“为让集团员工共同分享集团发展成果,特别是对在集团发展最艰苦时期即厦门机场二期工程建设及还贷阶段工作员工的特殊回馈…”。由此可见,集团时刻谨记那段“勒紧裤腰带过着的苦日子”,以及与集团同舟共济的员工们。时光回到1993 年,当时厦门机场客流量已达200 万人次,机场建设规模已不能适应经济发展的要求,二期扩建势在必行。“建一个真正的大机场”,集团结合科学评估及前瞻思考,最终敲定新建12.9 万平米候机楼,结合飞行区配套扩建工程,总投资超过22 亿元!“要建设,资金从哪里来?”一方面,作为最早下放地方经营的机场,厦门机场未能列入民航国家建设的项目盘子中;另一方面,厦门市政府的财政紧张,无法拨出专款支持机场的扩建。当时厦门机场包括土地等不动产在内的总资产仅1 亿多元。现实摆在眼前,集团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不等不靠,自筹资金。企业自己筹钱建设机场,这在国内毫无先例可循,集团只能“摸着石头过河”,抓住任何可能的机会筹钱,“境内银行贷款、境外银行贷款、发行债券、利用政府贷款…,所有能想到的方式都用上了。”1996 年,国家鼓励国企改革上市,厦门市政府给了集团融资指标,为二期建设资金来源开辟了另一新渠道——发行股票,成就了“民航第一股”。1996 年底,集团基本完成了厦门机场的二期建设,开始进入还贷高峰期,最艰难时全集团账面资金仅剩200 多万,而当时每天利息就达50 万,“光是还利息就足够惊心动魄!相当于每天开着一辆高级轿车进银行。”偿还巨额债务,既需“开源”,也要“节流”。在这一时期,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作风被翔业人发挥到了最大限度。经过5 年的艰苦奋斗,集团平稳度过了还债高峰,2001 年,企业负债率从最高时期的51.73% 降至34.43%,相当于依靠企业自身力量重新赚了一个新机场。“厦门机场二期扩建工程是全国迄今为止唯一完全依靠企业自筹资金完成的大规模机场扩建。”在翔业人心中,这是一段筚路蓝缕而又激情燃烧的岁月;而在中国民航改革发展的长卷中,则是国有企业大胆尝试,锐意进取的惊叹号! 员工发声<<< @RAIN: 拉仇恨来了!1993-2002 年的工龄每一年按4 年折算,妥妥地“白菜价“入住佰翔酒店,四个字:苦尽甘来!@ JOYCE:成本意识已经成为企业文化基因,“一张纸两面用”,人人都是省钱小能手!@ HEINARE: 只要思想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认真脸)。@ELLA:如果我有这样的胆魄…我想对十年前的自己说两个字:买房!噢不!是四个字:贷款买房!@MICHELLE: 有胆有谋真英雄,点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