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鸟语录:每个办公室都有属于自己的“政治”,然而这个团队的“政治”没有阴霾笼绕,而是充满阳光活力,充满催人奋进的力量。 文| 元翔厦门空港 张腾飞 
14 年来集团面试时,王董问我们几个应聘元翔厦门空港的小伙伴对厦门机场的认识有多少,为什么选择厦门空港?带着学生的青涩还有面试时的紧张,我回答说,“我所了解的厦门空港和我做项目时了解的那些机场都不一样,这里有一种精益求精、锐意进取、蓬勃向上的精气神”。直到真正成为一名翔业人,深入了解这个集体,我才慢慢地认识到:我当初的回答显得多么“年轻”。我想,当初选择的职业生涯起点值得我一直坚持下去,就如我们努力为客户创造超越期望的更大价值一样,这个集体也不断给我的成长之路创造欣喜体验。 菜鸟成长记“我要飞得更高” 绊倒职场新人的不是业务能力的不足,也不是身在异乡的“水土不服”,而是江湖传闻的“办公室政治”。然而从进入元翔厦门空港运行指挥中心办公室第一天,我就发现这里没有想象中那么“可怕”:领导的谈话轻松愉快而又饱含期望,而老员工则并不像影视作品中冷漠世故。大家像发现新大陆一样,告诉我们来厦工作生活的各种“小点子”。每个办公室都有属于自己的“政治”,然而这个团队的“政治”没有阴霾笼绕,而是充满阳光活力,充满催人奋进的力量:“青年文明号”“创新型先进班组”、团队学习奖、QC 蝉联9 年“国优”、微视频“最美人文奖”……在一座座奖杯面前,我感受到了荣誉的力量,也感受到了学习与成长的压力。如果说优秀的团队文化为职场菜鸟打开了一座美丽花园的大门,那么成熟规范而又因人而异的员工培训,则为那些菜鸟铺就了一条快速成长的道路。进入办公室的第一天,我就得到了科室为我制定的培训计划,从公司文化、部门架构,到业务知识、能力素质,大到整个部门运作,小到一个飞机的翼展数据,一整套系统、规范而又详尽的培训体系,让我对自己的见习培训不再迷茫。另外,科室还根据我培训中的能力特点,因材施教,为我配备“双导师”:业务导师和综合导师,帮助我快速补齐短板,掌握岗位业务知识,适应岗位工作需求。 难忘那一句“你好,厦门机坪!” 2014 年12 月28 日, 是我短短两年职业生涯中最难忘的一天:这一天,汇聚了无数心血和忘我拼搏,这一天,元翔厦门空港开启双楼运作新模式,这一天,厦门机场成为全国首个正式接管地面管制业务的机场,这一天,运管班组成为了机场行业第一个地面管制班组。通宵达旦的筹划准备、不辞辛苦的实地演练,都只为迎接无线电频率里第一声“你好,厦门机坪!”这是一个极具学习力与创新力的团队:面对瞬息万变的航空器地面运行态势,面对充满挑战的地面管制指挥业务,我们反复校验、深入研究、小心论证,力争把每个风险点都烂熟于胸,争取把每个知识点都嚼烂吃透。勇攀高峰的进取心,舍我其谁的责任心,时不我待的紧迫感,让团队每个成员不肯放过任何一个学习机会:每个月的业务考核自查、每天的班前班后工作讲评、每一个风险主动报告,都成为我们成长的养分。依托科室和班组提供的“试金石”平台,大家畅所欲言,把自己对班组管理、业务提升、服务改进、系统建设的意见编织成一首激昂奋进的“微创新”之歌。在这里,我感受到了团队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感召力。我提出的每一条建议,小到办公设备的摆放,大到工作程序的完善,无论多“微不足道”或者略显稚嫩,都会得到尊重。正是在一次次开诚布公、各抒己见的讨论中,我们这些年轻人“微不足道”的建议成为团队专业提升、协同进步的催化剂。行文至此,我脑中回想起了2014 年8 月的企业文化训练营中颜彬老师对我们说的那句话:“吃亏是福”。每个人都在为了梦想无悔付出,而进入这个团队却是我们的福报。“从整个机场运行的角度去思考问题”,部门和科室领导为我们这些菜鸟指明了成长方向。感恩,在最好的年华里遇到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