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福空港多项“绿色”项目将于年内落地 本报综合讯(通讯员 陈炳煌边际 郑艳红) 近年来,厦门、福州空港积极引进新技术,改造节能减排设备,深入推行环保理念,致力打造绿色、环保、低碳的国际航空港。今年将有“油改电”、廊桥桥载设备改造、光伏电站等一批“绿色”项目陆续落地,创造更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积极推行“油改电”领跑民航领域 “油改电”项目是指民航机场地面特种车辆由油动力驱动形式升级为电动力驱动形式,包括电动车采购、充电桩等基础设施建设等,是实现机场节能减排、提升当地空气质量、提升民航行业社会形象的有效手段。厦门空港作为全国民航“油改电”“先行先试”的六个试点单位之一,投资近1700 万,推进电动车采购和改造,采购车辆包括飞机牵引车、拖头车、客梯车、摆渡车等,计划年内达成地面电动特车占总特种车辆比例不低于15% 的第一阶段目标,并完成内场19 座充电桩建设。前期在充电桩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尚未更新的情况下,厦门空港成立专业技术小组积极与国内主流特种电动车辆厂家沟通,多次讨论优化方案,现充电桩基础设施建设已完成项目总投资的85%,本月下旬进入充电桩项目联合调试。考虑到后期机坪电动车辆运行管理需要,厦门空港前瞻性地提出建设机坪电动车辆管理平台,在前期充分调研的工作基础上,经过多次论证比较,结合车企行业监控云平台资源,已初步形成搭建机场车辆监控点的方案,在满足车辆管理需求的前提下实现平台造价的降低。厦门空港同时规划了机场周边区域充电桩网络建设,以满足社会电动车辆的需求。项目采用与国家电网厦门分公司合作的形式,由机场提供停车位资源,国网公司负责充电桩投资建设。厦门空港现已完成外场区域T3、T4 候机楼停车场现场勘察,计划建设公用充电桩100 座,每天可满足500 车次电动车充电需求。 改造桥载设备节能率达90% 廊桥桥载设备改造是厦门、福州空港贯彻落实国家十二五计划,推进机场节能减排设施建设的重要项目之一。飞机在停靠廊桥时,一般采用自带的APU(小型动力装置)电源供电,以维持机舱照明和空调的运行,需要消耗大量航空油料。廊桥桥载项目是指在现有登机桥上增加桥载设备,让飞机在停靠廊桥时可采用桥载设备替代飞机APU 电源供电。这样一方面可减少飞机地面燃油消耗以及废气、噪音等污染,另一方面也能降低航空公司运行成本,提升机场整体节能效果。据了解,目前福州机场16 套廊桥桥载设备已全部安装落地,进入单机调试阶段,力争年内投入使用。该项目投用后,福州机场停靠廊桥的飞机年能耗预计减少约6000 吨标准煤,年二氧化碳排放量预计减少约1.6 万吨,节能率将达90%。厦门空港今年计划完成T3 候机楼14 个登机桥的改造,目前电器、土建施工已进场。 光伏电站倡环保新机场建设巧借鉴 在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大背景下,寻求洁净、便捷的传统能源替代品已成为国内外节能减排的重要课题。而以太阳能作为主要可再生能源的综合利用,已成为当今国际上最有前途且成长最快的新兴产业。厦门空港巧妙利用供水站4700 多平方米的蓄水池空地资源,建设总装机容量为300kWp的光伏电站,光伏电站设计寿命25 年,年发电量可达约40 万度,25 年总发电量约912 万度,项目预计近期可以投用。该项目积累的光伏电站运行数据,可为今后翔安新机场大面积推广新能源建设提供经济测算依据和运行管理经验。_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