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源记》对度假酒店设计的启示 ■ 佰翔酒店集团 吴小钦东 晋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勾勒出隐匿幽谷、离绝尘世、返归自然、怡然闲适的人间仙境——淳朴自由的民风、俨然的屋舍、鸡犬相闻的宁谧。这个充满神秘色彩的桃花林,成为千百年来无数文人雅士梦寐以求的精神家园。桃花源为何能如此打动人心?深究其理,可以发现,陶渊明运用其非凡的空间想象力与艺术感染力,构建出的是一处完全合乎设计思维逻辑的人间精舍。陶渊明对其梦里桃源的艺术表现手法,对度假酒店设计思路的开拓与把握,有着非常清晰曼妙的指引。我时常思忖,若我们的度假酒店都能打造成如同桃花源,让世人发出“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的无限感慨,那我们度假酒店在产品设计上就能抢得先机,占领高地。度假酒店的终极就是桃花源。逃脱平日繁忙的劳作与喧嚣,寻觅一处放缓身心、让心灵回归静谧的净土是度假人的冀求。我们沿循贯穿着陶渊明美学思想的艺术笔触,去探究桃花源的建构逻辑带给度假酒店的设计启示之所在。 【建筑营造】道法自然 天人合一 桃花源里的建筑,陶渊明仅用了25 个字表达“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建筑完全是掩映在良田美池之中的,不以标新立异的姿态凸显在环境中,而是与自然完全融合,这是消隐与共生的艺术魅力所在。位于美国的流水别墅是最伟大的建筑之一,建筑师赖特的设计手法与陶渊明的思维逻辑不谋而合的,建筑语汇再现自然环境的描象表达,成为一个兼具空间维度与时间维度的绝妙实例。流水别墅宛若几块壁立于悬崖峭壁上的巉岩巨石,自由灵动地穿插组合,形成一组极具力度的雕塑化体量。山涧溪水,由建筑平台下如瀑布飞泻,建筑与溪水、山石、古树浑然一体。建筑与基地在一起构成了一个人类所希望的与自然融合、对等和共生的形象,已超越了居住的含义,成为一件人类为自身所作的艺术品。这就是老子《道德经》中所阐述的“天人合一”的最高境界。度假酒店的建筑营造就是要贯彻“道法自然、有机生长”的设计理念,那能够直抵心底,让人精神顿间升华的产品设计,一定能成为度假人记忆深处那片情愫难断的温暖柔香。巴厘岛的四季度假村和夏威夷的卡阿纳帕里海滩度假村都是仰赖于这种设计思想一以贯之的唯妙表达。 【空间逻辑】先抑后扬 豁然开朗 在见到桃源前,陶渊明写道:“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寥寥38 字由有光之小口引人入胜,进而豁然发现千顷良田风光,这种带给访客惊喜和惊艳的心灵体验,就是欲扬先抑的空间设计逻辑。苏州留园是中国古典四大园林之一,其入口设计正是充分运用先抑后扬的设计思维,构建不同凡响建筑空间艺术效果的典范。2 万平方的园林,深藏在沿街狭窄的小口内,两道高墙之间是长达50 余米的曲折走道,造园家充分运用了空间大小、方向、明暗的变化,将这条貌似单调逼仄的通道处理得意趣无穷。过道的尽头是迷离掩映的漏窗、洞口,中部碧波万顷的湖光山色若隐若现,绕过门窗,眼前景色才真正呈现在游人的视野之中,这就是豁然开朗的空间艺术意境。如果入门便觉是个大园,内部空旷平淡,令人望而生畏,即便入园亦未能游遍全园,园林不起游兴是失败的。先抑后扬在空间设计上的具体表现形式还有阻隔与曲折之手法。杜甫的“窗含西岭千秋雪, 门泊东吴万里船”,诗人从一窗一门领略到千秋之雪与万里之船,这是以小见大,以有限的视点体会到无限空间和时间,从而给予人憧憬想象的美的感受。度假酒店的空间设计要充分领会“先抑后扬、豁然开朗“这八字要义,一是创造富有东方传统审美情趣的意境,二是撩动游人极欲探幽寻觅之心弦,去追寻那一段属于每个人独有的被遗忘的时光,唤醒起内心那记忆中欢乐的情景。【景观铺陈】隐秘幽深 芳径寻踪在发现桃花源前,以捕鱼为业的武陵人“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忽逢”与“甚异”相照应,写武陵人意外见到桃花林的惊异神情,又突出了桃花林的绝美景色。“芳草鲜美,落英缤纷”两句,仿佛有阵阵清香从笔端溢出,造语工丽而又如信手拈来。陶渊明在描绘进入桃源仙境前,用了一系列的景观铺陈,创造出严丝合缝的空间序列。起承转合、伏笔、铺垫,一路落英缤纷的鲜美芳草,已让游人欲罢不能,极欲一睹而后快。度假酒店的景观设计也要巧妙应用铺陈,创造悬念,引入探幽,循循诱之,收到令来访之人欲求不得、欲罢不能之极欲穷其林的强烈内心渴求,为酒店产品的出场造就惊喜和轰动之效应。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的出世观,正是度假人孜孜以求的梦念。在一切归于平静的桃花源,释放人性本真,逃离喧嚣尘世。桃花源正是触及了人类内心那最柔弱的痛点。绝尘避世,返璞归真,度假酒店的设计便是要围绕着道法自然的境界展开,这就是陶渊明的桃花源给予我们的启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