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公开
返回资讯中心
您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中心 > 信息公开
 
 
机坪无小事 防范于未然
发布时间:2016-06-12
 

小心!警惕机坪上的 “蝴蝶效应”

上个世纪70 年代,美国气象学家洛伦兹在解释空气系统理论时提出“蝴蝶效应”(The Butterfly Effect),“一只南美洲亚马逊河流域热带雨林中的蝴蝶,偶尔扇动几下翅膀,可以在两周以后引起美国德克萨斯州的一场龙卷风。” 其原因就是蝴蝶扇动翅膀的运动导致身边的空气系统发生变化,并产生微弱的气流,而微弱的气流又引起四周空气或其他系统产生相应的变化,由此引起一个连锁反应,最终导致其他系统的极大变化。蝴蝶效应是说,一个微小的机制,如果不加以及时地引导、调节,可能会给社会带来非常大的危害;一个微小的机制,只要正确指引,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将有可能会产生轰动效应。

机坪管理中是否存在“蝴蝶效应”?

2011 11 11 日,山东航空一辆面包车撞上P03 号桥国航CA1802,经查原因是员工“带病驾驶”;2014 2 4 日,幸福航空MD-60 执飞“太原—郑州”航段时发生机身触地事件,因消防、急救等部门处置不力,郑州机场被民航局行业通报,后经调查,其中一项重要原因是急救人员不熟悉“BRAVO”术语;2015 116 日凌晨,一辆外部施工车辆及两名施工人员侵入厦门机场跑道,造成厦门航空MF8170 航班中断进近,经查为建管部门未对施工进行有效监管这些“带病驾驶”“用语不熟”“缺乏施工监管”等常人眼里的“小事”,经过系统发酵后,演变成了机坪上各类不安全事件或事故征候。以“机坪高峰时段引导车不足”为例大胆地假想一番,可以发现:高峰时段引导车不足,经系统放大后,足以成为“机场无法关闭”或“地面飞机刮擦”的“导火索”,而机坪上的“蝴蝶效应”远远不止这些。

为什么机坪上容易产生“蝴蝶效应”?

第一个原因是系统的复杂性,机坪运作是一个相对复杂的系统,包含的元素种类繁多,而且期间存在着强烈的耦合作用。机场系统又由很多子系统组成,这些子系统之间相互依赖、相互协同,一旦某个子系统失效,其余系统极有可能像“多米诺骨牌”一样倒塌,最后导致整个系统崩溃。第二个原因是系统本身的特殊性,机坪运作的特殊性主要表现为:机坪活动面积相对较小,活动车辆、人员较多;机坪作业有较强的时间限制;工作环境相对较恶劣;机坪工作人员素质参差不齐;机坪内工作单位多,且涉及航空公司、联检、油料、空管等外部单位;航空器保障作业,易造成人员伤亡和巨大财产损失;系统的特殊性和复杂性相互叠加。因此,机场系统变得更加“敏感”而又“脆弱”。

如何减少机坪上的“蝴蝶效应”?

首先,标准化管理,提高系统稳定性。以航班保障为例,机场航班保障是一套完整的生产过程,主要包括航班落地脱离跑滑、跟随引导、飞机入位、对接廊桥(客梯车)、航班下客、卸货及行李、加油、上客、装货及行李、撤廊桥(客梯车)、航班关舱、飞机滑出(顶推滑出)、进入跑滑航班起飞等。作为机坪管理者,应从“标准化管理”的角度出发,充分利用“PDCA”(即过程策划P、过程实施D、过程监测C、过程改进A)方法,完善标准化生产程序,确保航班生产安全正常有序。其次,预防为主,控制源头。机坪安全管理必须要做到“未雨绸缪,预防为主”,只有科学运用系统化思维,分析查找生产中的各类事故征兆、隐患,将安全隐患控制在萌芽状态,并一一消除,才能真正从源头上控制各类安全事故的发生。最后,分析规律,提炼要点。机坪上的任何“小事”都有可能产生“蝴蝶效应”,我们往往更关注机坪中的“大事”,而忽略了时时刻刻发生在身边的“小事”。机坪管理者应提前做好数据收集、研判、分析“小事”中的一般规律 ,提取关键点,找出对策,才能防范事故于未然。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版权所有 2013 厦门翔业集团有限公司 | 闽ICP备06004154号 |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010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