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 年,作为福建天厨的“战略元年”,福建天厨将精益管理引入发展战略,积极打造全员参与、持续改善的工作氛围,培养公司内部精益改善项目团队的人才需求,提高劳动生产率,从而提升企业效益。通过引入专业化、标准化、自动化设备,通过建立规模化、机械化的工业生产线,福建天厨完成从纯手工生产向自动化生产的转变,推动公司由餐饮企业向现代食品加工企业转型。为摆脱依靠厨师经验技术生产模式,导入自动化生产设备,福建天厨建立精益化改善小组,精益化改善项目小组成员发现以下问题: 1、制作炒烧等菜肴主要依赖厨师手工操作,主观性较高,口味不稳定; 2、炒锅使用时大量消耗技术人力资源,同时劳动强度较大; 3、多数产品为手工制作操作难于标准化,部分产品利用机械化设备进行生产,覆盖程度较低,只能降低部分劳动力,自动化生产设备占比低。针对以上问题,项目小组经过深入细致的讨论与分析,结合实际情况,制定以下改善内容: 1. 导入机械化烹饪设备 改善前: 1) 制作炒烧等菜肴主要依赖厨师手工操作,主观性较高,口味不稳定。 2)炒锅使用时大量消耗技术人力资源,同时劳动强度较大。 改善后: 导入动机械烹饪设备,实现机械化生产,降低劳动强度,提升效率。 (炒菜机器人、万能蒸烤箱、蒸箱、可倾式平底锅、可倾式汤锅) 2. 引入自动炒菜机器人 改善前:手工制作操作难于标准化。 改善后:使用炒菜机器人制作餐食,共计21 种( 馅料类9 种,炒饭类5 种,菜肴类7 种)。 3. 原料标准化工作 改善前:原料标准规范不完整,导致产品标准不一、质量不稳定。 改善后:蔬菜方面采用净菜原料,同时每月对使用的禽肉、海鲜、水果、蔬菜标准(形状规格、清洁程度、组织状态等)进行修改完善,加强原料标准管控,提高标准化程度。 4. 餐食机械化、自动化、标准化生产 改善前:多数产品为手工制作操作难于标准化,部分产品利用机械化设备进行生产,覆盖程度较低,只能降低部分劳动力。无自动化生产设备。 改善后:加大机械化设备生产覆盖率,提高标准化生产,同时将引进的自动化生产设备投入使用。截止2015 年底,福建天厨拥有自动化烹饪设备自动炒菜机器人、万能蒸烤箱、推车式自动蒸箱,可实现蒸煮、烘烤及部分煸炒烹饪工艺自动化生产,烹饪自动化生产(除米饭)覆盖率为22.9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