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景意识是机坪指挥员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内对环境中的关键因素的认知,以及对它们意义的理解和对环境未来变化的预测,它是机坪指挥员开展机坪管制指挥工作的基础。丧失情景意识轻则导致航空器运行混乱无序,重则酿成严重事故。因此,几乎每个员工从接触机坪管制工作起,就会被反复要求培养情景意识。 发现问题评估问题两步建立情境意识 建立情境意识的第一步是发现问题。每发现一个线索就将会引发一次情景评估,而错过了一个线索就错过了一次及时并准确地进行情景评估的机会,从而导致本来易于处理的问题继续升级,甚至酿成大祸。当指挥员注意力被分散或者缺乏对冲突点、风险源等问题的警觉性时,就很难发现潜在的问题。比如,指挥员被某航班机组反复纠缠航班延误原因的问题,就可能丧失对冲突点的注意力;再如,指挥员对运行规则不熟悉也有可能忽略潜在风险,导致指挥员不能及时发现指挥中存在的问题。此外,在“风平浪静”的惯常指挥环境中,指挥员也很有可能对问题视而不见、熟视无睹。平静的海面下很有可能埋伏着巨大的冰山,这就需要指挥员具备敏锐的洞察力,对当前环境进行质疑。比如,航班放行正常的情况下新增航路限制,指挥员仍处于对之前放行环境的认识之中,就很难发现航班放行情况的变化。或者,跑道更换以后,指挥员仍停留在原跑道运行模式对应的指挥情景中,就会出现指令错误的情况,如果不能及时发现,很可能导致航班误滑,带来安全隐患,并且增加后续大量的协调工作。建立情境意识的第二步是评估问题。发现问题后,指挥员需要对当前态势及未来情景进行评估。能否对问题正确评估的关键是指挥员是否理解问题的本质。机坪航空器运行可谓“四处陷阱”,规则规范细小繁琐,指挥员在指挥过程中如果不能正确评估问题,就会为后续的决策埋下祸根,导致一系列新问题接踵而至。比如,机务拖车在顶推飞机的过程中,未按照相应的标准误将飞机顶推到错误的位置,如果指挥员对顶推位置错误这个问题只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没有理解为何飞机要顶推至规定位置,就不能评估错误的顶推位置可能引发的后续的安全隐患,也就难以采取正确的措施,包括通知相关部门对飞机后侧的服务车道进行控制,以避免飞机发动起喷出的高速气流造成人员伤亡和车辆损坏等。 组织员工培训强化情境意识 不同于“白纸黑字”的理论知识学习和“真刀真枪”的实操能力培训,情景意识的培养让培训教员感到“难以把控”。在员工培训中,可以采取理论培训加模拟机训练的方式帮助员工建立情景意识,避免情景意识缺失导致的各类风险。第一、进行系统而又充分的理论培训。有句俗语叫做“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只有员工理论知识扎实,才可能看到“门道”,才会有最基本的监控和质疑能力。机坪管制指挥工作是一个实操性极强的岗位,理论培训也围绕着提高员工实操能力开展,难免会造成员工知识面狭窄,发现问题能力不足。不涓细流,乃成江河,系统而充分的理论知识储备,才能练就机坪指挥员发现问题的“火眼金睛”。第二、开展针对性的模拟机训练。模拟机训练可以让员工在仿真的环境中,培养情景意识、锤炼问题处理能力。用好模拟机工具,根据机坪运行中的冲突点、风险源,针对性的设置冲突情景,将冲突解脱、风险规避处置程序内化到员工的指挥理念中。在模拟机训练中,可适当加入信息处理环节,提高员工在复杂信息和动态情景中保持良好情景意识的能力。 不断深化团队协作避免情境意识缺失 在实际指挥过程中,通过团队协作的方式也可以避免情景意识缺失,有如下几种具体的方法。第一、落实互相监控,强化内部沟通。针对当前动态,指挥席和监控席要能做出独立判断,互相审视、度量对方工作中可能存在的潜在问题,并敢于提出质疑、及时沟通。互相监控等交叉检查手段不是跟随对方思路“重蹈覆辙”,内部沟通也不是一团和气地一味营造虚假和谐。第二、调动班组资源,优化席位分工。工作负荷并非与情景意识水平成正比。低工作负荷和高工作负荷都会导致低情景意识水平。适宜的工作负荷下,指挥员思路清晰、反应敏捷、工作准确性高。同时,也应该注意,在工作开始的最初几分钟和最后几分钟时出现事故征候相对较高的时候,不可掉以轻心,也不可因为航班流量小而进入过度放松的状态。第三、鼓励自动报告,落实总结讲评。鼓励指挥员将工作中发生的和可能发生的问题自动上报,组织全体指挥员对场景进行复盘推演、评估决策,帮助指挥员建立相应场景的情景意识,这也能够提高指挥员对同类问题的敏感度和评估决策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