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益管理的“精”指的是少投入、少消耗资源、少花时间,尤其是减少不可再生资源的投入和耗费;“益”指的是多产出经济效益,实现企业升级的目标。从字面大概可知,精益管理便是在生产环节及其它运营活动中以创造价值为目标,不断消除浪费。对于5S,很少人能说全“整理”“整顿” “清扫” “清洁”“素养”这五个词。5S管理是企业现场管理中的一项基本管理,其强调从开发而不是通过大量投资来解决问题。5S 管理的对象是人、事、物,其目标便是实现三者对应的规范化、流程化、规格化。下文将以此为基准,探讨如何推进实施这五个项目,以在创造价值的目标下消除浪费,达到精益管理的效果。 整理不要物品 保留必需物品 “整理”指的是区分要与不要的物品,只保留必需的物品。各部门和岗位,对人、事、物进行分析,人员冗余的要精简、流程复杂的要简化、物品杂乱的要清理。实施这一项目的关键便是正确的价值意识,要求要关注“使用价值”而非“本身价值”。例如,水与金币的本身价值众所周知,然而在沙漠中,水的使用价值却远高于金币,丢掉金币保留水便是整理的一种体现。在日常工作中,我们也应该时刻秉持正确的价值意识,定期梳理人、物、事,杜绝闲置浪费。以T4 机坪出港引导为例,在T4 刚启用时,从初期运行风险角度考虑,规定了在部分机位停放的航空器出港时,必须要在有引导车引导的前提下才可滑出。随着时间推移,T4 机坪运行趋于成熟,这一规定反成了影响机坪运行效率的一大因素。在经过充分分析、评估后,逐步取消正常天气环境下T15、T16、T18 出港引导的决定得以实施。这一举措不仅大大提高机坪的运行效率,也降低了运行成本。 整顿必需品摆放 提高工作效率 “整顿”指的是必需品需要依规定位置和方法摆放有序、明确标示,避免浪费时间寻找物品,提高工作效率。各部门和岗位,把需要的人、事、物加以定位、定量,通过科学合理的布置安排,实现“人得其事,事得其才,物有所归”。以运行指挥中心办公电脑的使用为例,从多机场指挥系统到二次雷达系统,再到CDM 系统以及还在测试阶段的场间雷达系统等,指挥中心使用的系统数量在不断增加,同时诸如多机场指挥系统、CDM 系统等也还在不定期地更新升级。系统的安装以及更新是以充分了解各办公电脑相关信息作为基础的,指挥中心对每台主机对应的设备编号、显示器、IP 地址、使用权限、用途等都进行了汇总记录并明确标示,同时,每台电脑也依规定位置和方法摆放使用。这就大大节省了技术人员安装以及更新系统前摸清各办公电脑相关信息的时间,极大地提高了双方的工作效率,这正是指挥中心有效“整顿”所达到的效果。 清扫物料垃圾 发现工作疏漏“清扫”指的是清除脏污、清除物料垃圾,保持现场干净、明亮。将工作场所之“污垢”去除,有利于在工作过程中及时发现脏乱源,达到防微杜渐的目的。各部门和岗位在经过“整理”“整顿”之后,结构会更加明晰,此时对人、事、物进行责任化,便简单了许多。在明确责任归属后,结构会更加严谨,及时发现工作中的疏漏同样会简单许多,这便达到了“清扫”的目的。例如,在项目开展之初,首先进行人员分工,明确项目各部分完成期限以及责任人。在项目后续的开展中,定期审核各部分进度,便可及时发现项目推进过程中的薄弱环节,动态调整以保证总体进度。 制度化规范化 保持最佳状态 “清洁”指的是将整理、整顿、清扫的实施制度化、规范化,认真维护并坚持“整理”“整顿”“清扫”的效果,以保持最佳状态。各部门和岗位对经过“整理”“整顿”“清扫”的人、事、物进行考核、奖罚等,通过整体的制度化,创造并维持良好工作环境,使结构更加规范。例如,绩效考核制度中罗列出工作中涉及的所有差错以及值得肯定的条款,对员工进行公平公正的考核,督促员工遵守规范的同时,鼓励员工发挥主观能动性展现个人能力,极大地提高了整体工作质量。 人人依规行事 养成良好习惯 “素养”指的是人人依规行事,养成良好习惯,对任何工作都讲究认真。从有想法,到内心感受到触动,进而转换为行动,最终养成良好习惯是一个过程。这需要个人、团队以及整体氛围的建设才能达成。不仅要依靠规范制度的约束来使员工养成好习惯,还要通过例会、培训、团体活动等方式去引导,让员工获得自身境界的提升,从而让与企业共同进步,持续推进5S 项目。精益管理是一种管理哲学,而5S 是实现精益管理的一种方法。有效实施5S 项目的关键就是人,从基层员工到最高领导层,都与之息息相关。无论是以何种方法去实现精益管理,都应该秉持“以人为本”的理念。本文结合现有理论以及自身理解,浅谈几点以供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