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公开
返回资讯中心
您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中心 > 信息公开
 
 
自贸区背景下集团发展机会探讨
发布时间:2015-11-23
 

集团副总经理蔡明理在集团管理干部讲座上的授课纲要

本报厦门讯(通讯员 林璇)11 3 日,集团副总经理蔡明理在集团培训中心为来自厦门地区各成员企业近两百名员工做了题为“自贸区背景下集团发展机会探讨”的专题讲座。集团副总经理蔡明理从自贸区概念及设立背景入题,分析中国自由贸易区的发展地位和发展现状,最后落位到集团相关业务,探索在自贸区背景下,集团相关业务的发展机会。

自贸区概念及设立背景

自贸区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自贸区称为“自由贸易区”(FTA),指两个以上的主权国家或单独关税区通过签署协定,在世贸组织最惠国待遇基础上,相互进一步开放市场,分阶段取消绝大部分货物的关税和非关税壁垒,改善服务和投资的市场准入条件,从而形成的实现贸易和投资自由化的特定区域;而狭义的自贸区称为“自由贸易园区”(FTZ),指的是在某一国家或地区境内设立的实行优惠税收和特殊监管政策的小块特定区域。当前, 美国在亚太推动TPP 在大西洋和欧洲推动TTIP,日本和欧洲也在签订经济合作协定,三个协议建立后,很多国家将在贸易协议范围内做生意。面对未来世界贸易格局的可能改变,中国将面临严峻“二次入世”的危险。因此,中国要想在未来的国际贸易规则中不被边缘化,就需要把高标准的一整套自由贸易区的游戏规则在境内一定范围内进行试验,将其变成倒逼高水平开放的压力,这是自由贸易试验区的战略意义。而自由贸易试验区的价值所在还在于,自由贸易区的推进建设,整体上是跟国际环境和现在进行的中美投资贸易协定谈判,和东欧服务贸易谈判相结合。在探索和实验国际投资贸易新规则的进程中,中美投资贸易协定已引入“准入前国民待遇和负面清单”。上海自贸区探索建立投资“准入前国民待遇”和“负面清单”管理模式,可以说是中美双边投资协定谈判的先行先试。自由贸易区是一种改革,要发展自由贸易园区必须对金融体制、贸易体制、投资体制,包括海关监管管理体制等做出改革。在风险可控前提下,可在试验区内对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金融市场利率市场化、人民币跨境使用等方面创造条件进行先行先试。建设自贸区,改革的重要方向是终结审批制,逐步建立“以准入后监督为主,准入前负面清单方式许可管理为辅”的投资准入管理体制。上海自贸区的正式获批标志着中国改革开放又上了一个新台阶。从试验田的说法可以看出,上海自贸区无疑将产生一定的示范和带动意义。

中国自贸区的发展定位和发展现状

上海自贸区面向全球,侧重金融中心,以制度创新为核心,贯彻长江经济带发展等国家战略,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探索区域经济合作新模式;天津自贸区面向东北亚,促进京津冀制造业升级,贯彻京津冀协同发展等国家战略,在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探索区域经济合作新模式;广东自贸区面向港澳,侧重服务贸易自由化,贯彻“一带一路”建设等国家战略,在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探索粤港澳经济合作新模式、建设法治化营商环境;福建自贸区面向台湾,侧重两岸经贸合作,以制度创新为核心,贯彻“一带一路”建设等国家战略,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探索闽台经济合作新模式。中国四大自贸区正式挂牌二周年以来,在四个大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具体包括:以负面清单管理为核心外商投资管理制度基本建立;以贸易便利化为重点的贸易监管制度有效运行;以资本项目可兑换和金融服务业开放为的金融创新有序推进;以政府职能转变为核心的事中事后监管制度初步形成。

自贸区背景下集团相关业务发展机会

厦门自贸区两岸贸易中心核心区由八个分区组成,有三个区域在集团,共1179 公顷,其中,航空港物流园区249.10 公顷,空港综保区50.51 公顷,机场片区879.96 公顷,是岛内两岸贸易中心核心区内规模最大片区。当前已落地的公司类项目有厦门万翔网络商务有限公司、厦门兆翔海天置业有限公司等7 家;已落地的平台项目有万翔冷链物流中心,占地面积2.8 万㎡,总储量4 万吨,是两岸冷链物流合作试点单位,在厦门自贸区率先建立两岸冷链物流行业标准体系,打造区域性冷链物流基地。目前,集团有6 个拟落地的公司类项目,截止目前为止,除了厦门翔业集团财务有限公司外,其他公司都已完成工商注册手续;拟落地的平台类项目有正在建设的海丝艺术品中心,是厦门市2014 年重大项目,中心位于厦门自贸区,布局“一库三中心,一店一广场”。海丝艺术品中心项目将于2016-2018 年分阶段投入使用,将以全品类、全人群、全价值链增值服务的宏大布局,成为中国乃至亚太地区艺术品界的旗舰平台,以及“海上丝绸之路”沿线最大的艺术品线下平台。海丝艺术品中心抓住自贸区的发展机会,发展文化保税业务,将极大丰富和完善平台的功能,增强平台对生态圈的粘性。根据企业资源禀赋以及自贸区总体实施方案和相关政策,未来集团和成员企业可以从资源的角度、产业的角度以及政策的角度三个方面出发,探讨自贸区背景下,企业未来的进一步发展方向。第一,从资源的角度,探索土地、房产资源与政策、产业的对接;第二,从政策的角度,了解自贸区总体方案、投资、贸易、产业、金融、税赋等政策;第三,从产业的角度,重点关注厦门自贸区十大功能性产业与集团产业的衔接。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版权所有 2013 厦门翔业集团有限公司 | 闽ICP备06004154号 |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010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