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团副总经理刘晓明在集团管理干部讲座上的授课纲要 本报厦门讯(通讯员 林璇)10 月20 日,集团副总经理刘晓明在集团培训中心为来自厦门地区各成员企业近两百名员工做了题为《浅谈推进企业精益化管理》的专题讲座。集团副总经理刘晓明从精益管理的生产背景入题,运用图文、视频、统计数据等多种方式,分析精益管理的必要性与迫切性,梳理出企业进行精益管理的思路,最后期许“让精益改变我们”。 导入精益管理的迫切性 我国制造企业的生产模式,是在 20 世纪 50 年代学习前苏联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基本与单一品种( 少品种) 大批量生产方式相适应。近年来,我国制造企业开始面临多样化市场需求环境,面对新形势,我国制造企业应更新观念,积极采用先进的生产方式。我国电梯业乱象重生导致电梯事故时有发生,这就是没有实施“精益管理”所带来的恶果。在所有电扶梯事故和故障中,设计造成的问题占20%,80% 以上的事故原因都在安装维保环节。我国相当一部分电梯已经“老龄化”,超前运行的电梯安全隐患很大,已成为危害群众生命安全的“不定时炸弹”。刘副总采用案例分析,讲述了集团酒店工程中电梯从采购、安装、调试过程存在不规范浪费及质量问题。反观“德国质量”的炼成史,可以总结归纳出成就“德国质量”的重要因素。首先是深厚的质量文化基础,对“道德”的坚持和忠诚,潜移默化地转变为对科学、对高科技产品质量的追求与坚守,逐渐养成了诚实守信、敬业守责、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等职业精神和质量品德。其次是独具特色的教育体制,德国是强制实行“全民义务教育”的国家,主要依靠“双规制职业教育”的体制,培养工人的素质和技能。最后是生机勃勃的科技创新,德国政府着力建立和健全集科研开发、成果转化、知识传播和人力资源培训为一体的科技创新体系。 精益管理的核心思想原则 精益管理要求企业的各项活动都必须运用“精益思维”,其核心就是以最小资源投入,包括人力、设备、资金、材料、时间和空间, 创造出尽可能多的价值,为顾客提供新产品和及时的服务。精益管理的目标是企业在为顾客提供满意的产品与服务的同时,把浪费降到最低程度。精益管理的核心思想可概括为消除浪费、创造价值。精益管理是精益生产理论的扩展,是精益思想在企业各层面的深入应用,精益管理是以精益思想为指导、以持续追求浪费最小、价值最大的生产方式和工作方式为目标的管理模式。精益管理五原则是顾客确定价值、识别价值流、价值流动、拉动、尽善尽美。“通过尽善尽美的价值创造过程(包括设计、制造和对产品或服务整个生命周期的支持)为用户提供尽善尽美的价值”。“尽善尽美”是永远达不到的,但持续地对尽善尽美的追求,将造就一个永远充满活力、不断进步的企业。 企业实施精益管理的思路 精益管理实质就是提高效益,从它的根本意义上就是指以最优的品质、最低的成本实现企业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最大化。在提高客户满意度和企业效益的宗旨下,企业要结合企业现有文化和外部环境,确立精益管理的推行理念、价值观。企业应通过经营指标分析、生产指标分析、价值流分析等,对企业生产经营状况做出评价,识别出具体管理问题点,采取针对性的解决工具,推动实施精益管理。企业应着重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实施精益管理:一是提高管理者认识。各级管理者的重视与责任是推进精益化管理的关键,只有领导者高度重视精益化管理,深刻理解精益化管理内涵,明确管理责任、以身作则,坚持“消除浪费、提高效率”理念,采取有效措施保障企业管理遵循精益化思路开展工作,精益化管理工作才能稳步推进。二是调动员工积极性。基层员工是各项管理工作运转的具体执行者,对管理工作存在薄弱节点有着深刻的切身实践,广大员工的积极参与是精益管理能否取得实效的重要因素。三是找准精益化切入点。实施精益化管理是渐进的过程,企业可设定精益管理项目,以业务流程优化为切入点,确定管理课题,组织对口基层工作人员开展相关活动。四是不断改善。消除浪费、不断改善是精益化管理的核心思想。管理者需要对新出现的问题,阶段性地组织召开精益管理专题研讨会,在实践中深入分析管理体系中各个流程存在的问题及薄弱节点,制订整改方案,确定阶段性目标,有序整改、完善,形成 PDCA 循环,持续提高精益管理水平。企业推行精益化时,应做到精益化与标准化并重。推行标准化建设和精益化管理,是提高工业企业管理效率、经济效益的主要手段,二者并重推行将使企业有效提高管理水平,标准化能巩固精益管理的成果,而精益化让标准化有了灵魂。企业要强化现场管理的精益化和标准化,以标准化建设为基础,以精益化消除流程浪费为切入点,真正建立起现场精益化、工作标准化、管理有成效的现场管理体系,使精益化管理的实质即效率与效益成为基层现场管理的核心与本质,使基层现场管理从被动型进入自主能动型的境界。__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