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发现了吗?越来越多“新鲜”的职业经理人加入集团这艘大航母TA 们仿佛是一扇窗给我们带来新视野、新思维、新经验不断的交流中我们在发展的道路上共同探索《翔业周报》精英访谈系列一让我们聚焦这群职业经理人谈谈“生意经” 聊聊“管理术”捕捉精彩观点 碰撞智慧火花 
本期嘉宾 罗轶 佰翔会展总经理 翔报:能否聊聊您之前的职业经历,又是什么契机让您决定来到翔业集团? 罗轶:我2002 年大学毕业就进入了上海的会展行业,2005 年结束了短暂的创业经历后,很幸运进入了亚洲最顶级会展公司——笔克集团,并外派到新加坡总部工作一年,奠定了较好的专业基础。在这家公司我经历了许多挑战,曾经代表公司与全球三大AMC 公司之一谈判并达成战略合作;成功竞标获得世博会城市最佳实践区支撑团队的机会,以4 个人的团队对接全球36 个城市在上海世博会的参展谈判和布展协调,后来又成为世博会联合国馆运营负责人,并获得联合国嘉奖。这些项目让我不断挖掘自己的潜力,拓宽眼界,受益无穷。事业的顺风顺水让我思考未来的路要怎么走,还有多少潜力可以挖掘?正在这时集团伸来了橄榄枝。集团有强大的产业链支撑,能够为发展会展产业提供坚实的后盾。当时的传媒公司涵盖杂志、会展、会务等多个业务领域,资源更丰富,路可以走得更宽。创业经历让我知道做公司的不易;海外工作经历让我更加了解国际成熟的运作规范;十多年的会展从业经历让我累积了比较扎实的专业知识和经验,我希望自己能够与这个起步不久的公司和团队共同成长。 翔报:来集团后,与您当初设想的一样吗?最大的不适应来自哪里? 罗轶:总的来说和我设想的差异不大,最大的不适应还是对市场变化的反应速度不够快。因为会展行业是一直在快速变化的,面临着很多竞争对手、参展商、观众。他们的变化非常快,展会的种类也非常多。我们面对变化的反应速度慢,关键是我们对这个市场还不是很了解。我想通过时间和项目的积累,能够改善这个问题。通过不断做项目,我们的团队会快速成长,集团的同事都会对会展行业有深层次的了解。 翔报:厦门婚博会第一年即实现盈利,主要因素有哪些?从中团队收获了什么? 罗轶:厦门婚博会第一次举办就实现盈利,我想原因就是六个字“天时、地利、人和”。婚博会这样的消费类展会,宣传造势非常重要,需要一定的家底和投入,我们集团正好愿意去尝试,这是天时。还有地利,厦门婚庆行业发展非常红火,婚庆这块是刚需,本地的婚博会却是空缺。人和是最重要的一点,互帮互助、团结一心的团队,能够释放出巨大的能量。当时佰翔传媒各部门间的协同作战和配合都是比较好的。今年婚庆展改成一年有两届,分别在3月和8 月。8 月这场我们会把产业链延伸到婚庆百货、珠宝首饰、摄影工作室等领域。以前的合作伙伴《厦门日报》独立办婚庆展,对我们来说有一定的影响。但是从大局来说,这是个好事,因为在现阶段,只有一家做会很辛苦,要百花齐放,大家一起来培育婚庆整个市场。 翔报:厦门户外旅游展似乎没有那么容易,接下来有什么打算? 罗轶:厦门户外旅游展比起婚博会困难多很多。厦门是个运动氛围很浓厚的城市,有着非常好的运动基础,但大家对运动题材的展会和活动不像大城市那么有热情。我想,也许是我们这种对公众的、面向老百姓的户外展展会超前了一些。但通常来说,展会前三年都是在培育市场的阶段,我们对户外展有信心。未来,随着海峡新岸自有展馆的建成,户外展会有一个广阔的发展空间。海峡新岸那里的广场和沙滩,是我们得天独厚的优势资源。因为户外展强调参与性和体验度,到时候很多室外、水上运动可以真正做到让客户参与和体验。 翔报:现在佰翔会展公司成立了,公司涵盖哪些业务范围,未来的发展方向是什么? 罗轶:佰翔会展业务范围涵盖自办展会、会议展览以及未来展馆的运营。自办展目前有两个,未来会逐步开拓其他的。今年下半年将会组织一个大型会议,目前正在洽谈合作细节。展馆方面,目前主要是在为未来运营做准备。现在厦门大型展馆只有国际会展中心,但一家独大对行业发展来说不是好事。有了竞争后,业务水平和服务水平在互相竞争中会有所提高。我们的展馆面积大概2 万多平方,从中型会展的细分市场切入。现在厦门每年有100 多场较小的展会都适合在我们这样的场馆举行。就好比一个孵化器,中小型展会可以先在我们这里孵化,在成熟壮大后再到大型会展中心去做。 翔报:作为佰翔会展的大家长,您希望有一个什么样的家和家人? 罗轶:公司是除了家庭外呆的时间最长的地方,目前我们公司初成立,面临“时间紧、任务重、人手缺”的问题,但我一直跟同事们互相勉励,“前路艰辛、守望相助、永不放弃”,希望大家要有信心。展会是非常强调团队配合的工作,牵涉到每一个方方面面,每一个环节的细节都很重要。面对困难,永不放弃的信念很重要,很多事情你看着它不行了,咬咬牙挺过去了又好了。 翔报:对于未来的发展,您有什么想法? 罗轶:佰翔会展属于集团传媒产业,传媒产业各公司都能把握好自己的发展方向和道路,共同探索这个市场。我们现在跟酒店的协同配合还不错,利用展会这个平台介绍客户给酒店,同时各酒店对我们的工作也非常支持。未来我们跟其他公司的协同合作会更加紧密,1+1 肯定大于2,这方面我还是非常看好的。此外我们也会不断通过项目实战和专业培训,扎实提升团队的专业能力,在市场搏击中占据一席之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