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公开
返回资讯中心
您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中心 > 信息公开
 
 
会员卡管理的风险分析
发布时间:2015-06-08
 

案例背景:

2013 年5月深圳某宾馆七名前台员工利用公司会员卡管理漏洞,运用“集体智慧”,配合巧妙在酒店会员卡消费与客户现金消费之间施展挪移平账术,在不到一年时间内侵占酒店营业款累计达20 余万元。深圳市福田区人民检察院对该案嫌疑人以涉嫌职务侵占罪批准逮捕。案例描述:

2013 年1月中旬深圳市某酒店审计人员在对账时发现一名客人入住其酒店某分店共5 天,每天均使用公司赠送给会员的消费券抵消房款。但经核查资料发现该名客人并不是公司会员。于是酒店员工致电回访该名客人,却意外得知该客人实际使用现金结账,每日房费人民币500 元,由前台服务员收取。5 天的现金消费计人民币2500 元,前台服务员收取现金却以消费券形式向公司报账。这一笔款项的去向只有前台服务员清楚。审计人员在震惊之余,立即对该分店的以往账目进行核查,继而发现了前台服务员的一系列严重违规问题,涉及金额达20 余万,于是立刻报案。犯罪嫌疑人归案后均对自己的犯罪事实供认不讳,据前台领班供述:其自2012 年5 月份开始,因发现酒店会员卡未设置密码、赠送的消费抵用券没有实行登记制度等漏洞,伙同其他六名前台采用“会员卡消费”与“散客现金消费”相互折抵平账的方式一起侵占酒店的营业款。前台向入住酒店的客人推荐办理会员卡时根据客人充值金额的多少赠送1-3 张免费住房券。待客人成功开卡后,如果客人对公司的优惠方案不是很了解,前台就将免费住房券占为已有,当其他散客用现金或刷卡方式结账时,前台将占为已有的免费住房券用于冲抵房费。

延伸思考:

发行会员卡本是一种营销手段,有利于提高公司与客户之间的粘性。但如果相关的管理体系不健全,监管制度不完善,很容易出现内部人员违规行为。储值性会员卡实质是一种预付性消费卡,往往客户有一定金额的提前冲值,金额为100 至1000 元不等。如果公司监管不到位,很可能发生出现内部人员利用监管漏洞舞弊骗取会员优惠或会员卡资金的情况。针对此,建议集团成员企业在建立会员卡制度时应特别关注管控机制的完善,强化对会员卡充值、优惠政策、使用、结账等环节的审核;健全会员信息保密制度和会员充值资金监管制度;建立定期的会员回访机制,在增进客户粘性的同时了解会员制度的执行情况。摘自集团审计部《内部审计》2015 年第三期 范春云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版权所有 2013 厦门翔业集团有限公司 | 闽ICP备06004154号 |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010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