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公开
返回资讯中心
您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中心 > 信息公开
 
 
舌尖上的班组管理
发布时间:2015-06-01
 

厦门空港 许伟伟

“治大国如烹小鲜”,古人将管理比拟成烹饪,除了细细咀嚼其中韵味,尽显“吃货”品格外,更蕴含丰富的管理智慧。作为企业管理机构中最小的“单元”,班组这个“细胞”的健康成长也关乎着企业发展,宏大壮丽的战略图景只有依靠一个个小“细胞”才能完成最终的落地成型。班组虽小,可管理要素也一样不少,一线班组长也如同大厨,料理着一桌宴席,口味如何,全凭本事。循规蹈矩,做出清汤白菜,可顾温饱。但更多的时候,激发味蕾的正是那些酸辣劲道、色香俱全、令人胃口大开的盛宴。在此,笔者且邀各位“食客”一起品味舌尖上的班组管理。

食在时节 做在当下

料理讲究食材的时节与新鲜程度,管理亦然。除日常工作外,班组在各阶段都有适应时节的培训和团队建设活动。作为兵头将尾,班组长需要精准的“解码”能力,将阶段性工作要点变为团队管理的亮点。如笔者所在安护部的“一班一品”活动,通过持续不断推行5S 标准化管理,规范工作现场秩序,做到了工具物品摆放规范、过目知数、取之能用,工作效率也随之提升,更重要是落实了队伍的习惯养成。再如当下正如火如荼开展的“大比武”活动,部门搭建起平台,营造了“比学赶帮”的氛围,班组就要迅速行动起来,解码部门的目标,紧抓业务培训,打造一批能力过硬的技术尖兵。做在当下,食之在鲜。

优选食材 精心搭配

90 后、95 后已成为安护部一线主力军。朝气蓬勃、活力四射、有个性、有想法的年轻人,可谓食材新鲜、品种丰富。但班组管理这盘菜还需老同志丰富的经验来做高汤,提香固味。充分发挥每位骨干员工的性格特质,做好人员组合搭配,才能使得“菜肴”口感爽滑,回味丰富。笔者所在班组共有员工18 名,每个人都被细分到培训、台帐、考核、驻地管理等小组中,承担一定的管理职责,确保让全员都有机会施展拳脚,展示才华。当然,班组管理中总会有不同的声音甚至是质疑,善待意见是团队进步的关键,恰如葱姜虽辛辣刺激,但却是一道美味必不可少的调味料。

把握刀工 匠心独运

团队的文化就如一道好菜的韵味,有灵魂的团队才能让人回味悠长。塑造好的队伍需要恰如其分的运用刀工,耐心雕琢。班组长必须为人正直,敢管敢抓,通过雕琢,剔除团队性格中的毛病,去粗取精。安护部坚持每周进行队列训练,不厌其烦,字字句句的口令历练了队伍的纪律性和素养,日常整齐一致的岗位形象由此塑造而来。再者,班组管理者要有“匠心”,如每月的绩效汇总,员工看重的是绩效分数结果,而作为团队管理者,则要分析绩效所反映出的团队短板、个人短板,针对性的改进绩效计划,引导员工全面发展。

控制火候 量口调料

纸上得来终觉浅,团队管理需要积累大量的经验,才能自如的把握火候。文火慢熬,将班组成文不成文的规矩固定下来,对每个细节进行规范,形成制度化的积累。而员工培训时,就应“猛火爆炒”,重视新人入职培训,狠抓在岗业务复训,以严格的考核标准强化个人业务水平。量口调料,说的是大厨对“加盐少许”“醋酱适量”的使用了然于胸,而员工未必清楚。所以,培训考核时,班组长应将明确的量化标准与员工进行沟通,确保员工对于标准细则清晰明了。笔者班组的开箱包检查培训清单中,检查用时、文明用语、程序流程、查获违禁品数、报品名等各个明细都清楚在列,员工很容易通过考核发现短板,有针对性的加以补强。所谓菜缺两勺盐才能出锅,合格的员工培训需确保每一项指标合格后才能放单。

上得厅堂 下得厨房

虽然扎根一线,但又要具备管理者的视野和目光,说一线班组长是“上得厅堂,下得厨房”恰如其分。业精于勤方能练就庖丁解牛的刀工、拿捏自如的火候,摆正心态、执念前行才能终成满汉全席的盛宴。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版权所有 2013 厦门翔业集团有限公司 | 闽ICP备06004154号 |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010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