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元翔集团 季晓敏 2015 年以来,中央支持福建进一步加快发展,福建自贸区方案获批,福建也被定义为“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的核心区。有关机构预测,今后几年福建经济年均增长速度将保持在10% 左右,到2020 年GDP 总量将超过台湾。在区域发展良好的背景下,厦门空港的业务量增长却趋于平缓。除去单跑道制约的因素外,通关环境也逐渐成为制约空港发展的另一大因素。截止2014 年底厦门机场与26 个境外城市通航,其中地区6 个,国际20 个(含4 个货机通航点);2014 年累计开通运营37 条境外航线,其中地区7 条,国际30条。随着境外游日益火爆,厦门空港境外旅客吞吐增长迅猛,2015 年第一季度比增达17%,国际旅客(不含地区)更是达到36% 的增长率。相比之下,境外货邮却呈现逐渐萧条的趋势,2014 年厦门空港境外货邮出现负增长,2015 年第一季度更是同比减少3%,吞吐量连续被郑州和青岛机场赶超。 优化通关环境 助力空港发展 目前,厦门空港国际客运的通关时间为0600 至2330(主要契合定期航班的时间),国际货运通关时间是0900 至1700,如有临时的通关需求可提出申请。然而,快速发展的境外客运市场,对“红眼航班”的需求巨大,速度经济下的货运市场,对通关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严苛。在这种形势下,优化通关环境,实施“24 小时通关”,满足境外客运的增长需求,改善境外货邮外流现象就显得十分迫切。 1、释放时刻容量。 在翔安新机场建成前,厦门空港单跑道的情况无法改变,目前厦门空港的高峰小时容量为32 架次/时,国内单跑道高峰小时容量最高为深圳机场的34 架次/ 时,厦门空港高峰小时容量已接近极限。2014 年旅客吞吐量为2086万人次,预计单跑道最高吞吐量大约为2700 万人次, 那么若在新机场投入使用前达到最高吞吐量,未来5-6 年的年复合增长率仅为4% 左右。实现旅客24 小时通关能够有效增加厦门空港的时刻容量,实现新的增长动力。 2、提升国际中转保障能力。 提升旅客中转能力是将厦门空港构建成海西区域性枢纽机场的重要因素,尤其是对以厦门为基地进军国际市场的基地航空公司而言,实现旅客24 小时通关将能更好的利用基地航空在厦门的机队优势,增开更多的夜航国际航班,以方便国际中转旅客接驳早班的国内航班。例如厦航计划于2015年7 月26 日开通的厦门至阿姆斯特丹的洲际航线,其到达厦门时间为凌晨0530,就是方便旅客中转接驳国内航班。 3、改善境外货邮外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