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公开
返回资讯中心
您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中心 > 信息公开
 
 
凯莱酒店易主背后本土品牌输出须找准定位
发布时间:2015-04-14
 

北京地标建筑之一——凯莱大酒店即将迎来“新生”。中粮置地旗下的原凯莱大酒店历经拆除、改建之后,将更名为W 酒店,由中粮子公司凯莱酒店集团正式转交喜达屋酒店集团管理。凯莱大酒店兴建于1990年,曾是北京市地标建筑,并于2008 年作为奥运会官方接待酒店。该酒店虽位于建国门黄金地段,但现有规划与建筑结构存在“硬伤”,酒店设施严重老化,酒店从开业至停业,累计亏损达1.88 亿元,这或许是导致凯莱大酒店易主的主要原因。而凯莱旗下另一家“元老级”酒店——三亚凯莱度假酒店管理方也于09 年由凯莱酒店管理集团更改为钓鱼台美高梅酒店管理集团。凯莱酒店集团为中粮集团控股子公司,旗下共有凯莱大饭店、凯莱酒店、凯莱度假酒店、凯莱精品酒店和凯莱商务酒店五个品牌。在其官网所能线上订房的35 家酒店中,仅有4 家酒店位于一线城市,其余31 家均位于二三线城市。

延伸思考:

本土酒店在品牌输出过程中,应立足于挖掘自身特色,寻找与国际酒店品牌差异化的品牌定位和市场定位,才能在竞争中占得一席之地。从目前国内中高端酒店管理市场品牌分布来看:标准五星级以上的管理市场仍主要为国际品牌所占据,本土高端品牌主要集中在五星级末端和四星级顶部的细分市场,而中档酒店成为品牌发展的洼地。从区域分布来看:一线城市酒店多由国际酒店品牌管理,二三线城市酒店多由本土酒店品牌管理。因此,本土酒店品牌在对外管理输出方面,首先要明确品牌定位。在品牌档次上应尽量避开豪华酒店管理市场,立足于“四加五减”的酒店管理市场,形成特定区域内的规模优势和网络布局,构建区域性直销网络体系和会员体系。其次,在区域市场选择方面,可考虑避开国际品牌优势明显的一线城市,向二三线城市渗透。在产品特色塑造方面,本土酒店要构建差异化特色,避免产品的同质化。一方面,本土酒店品牌可考虑加入区域特色主题元素,区别于一般的高端酒店;另一方面,本土酒店品牌可通过跨界合作构建区域内的竞争优势,如通过同一集团内的资源优势互补形成竞争门槛。另外,本土酒店也可与外界其他产业合作,如酒店与艺术品、汽车、家居、文化、航空等产业的融合,为酒店注入了全新的生命力和发展契机。

摘自集团企划部《企划信息简报》七十七期 张煜华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版权所有 2013 厦门翔业集团有限公司 | 闽ICP备06004154号 |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010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