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团2014年校园招聘圆满落幕 ■集团人力资源部黄芳陈艺钦 编者按: 近日,集团2014届毕业生招聘活动圆满结束,共完成54名应届生的招聘,其中厦门地区38人,福州地区9人,武夷山地区4人,西藏地区3人。校园招聘活动作为企业干部储备的重要来源之一,每年都有大量的“新鲜血液”进入集团,为集团业务的健康发展奠定坚实的人才储备基础。今年的校园招聘,更精准、更注重传递和提升集团品牌形象了。 积极应战 精准招聘 今年以来,集团公司结合2013年新出台的储干培养管理办法,在校园招聘正式启动前,重新盘点了集团各成员企业的储干存量。在基于成员企业人力资源战略和业务开展实际需求的基础上,以未来储干需求为导向,用多少、招多少,更精准地确定新年度的储干招聘需求。虽然2014年集团储干招聘数量较去年明显减少,但对于招聘的聚焦度、精准度以及培养的关注度,要求却更高了。 对于2014年大多数应届生来说,今年正遭遇着史上最难就业季,但对于真正专业对口、综合素质高、职位适配性高的应届生来说,却依然是“皇帝女儿不愁嫁”。加之2014年集团应届生招聘启动时间相对较晚,如何高效、精准地招聘到与岗位匹配的应届生?招聘团队面临着不小的挑战。 分析目标群体、加大宣传力度、积极与目标院校的老师沟通,通过线上和线下的宣传方式,将宣讲会信息及时传递到学生当中;就业信息网、海报、学校论坛、微博等宣传方式全线出击;一改以往地区性的宣讲会为目标院校的专场宣讲会,根据小场宣讲会的学生到场情况进行灵活的调整和安排,通过多种措施提高学生的到场率,确保能挑选到匹配度更高的学生……在四川地区,集团就结合招聘的岗位,密集组织了四川大学、西南交通大学、西南财经大学、四川农业大学、四川师范大学等学校的专场,取得了较好效果,顺利招聘到了目标院校的学生。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集团校园招聘新增了西藏天厨储干招聘,由于工作地域的特殊性,让招聘团队对于能否招聘到合适人选完全没有把握,但大家还是卯足劲,一定要啃下这块“硬骨头”。通过前期分析,大家认为,四川成都离西藏地区相对较近,同时该地区高校中有很多藏族学生,于是将招聘优势地点定为成都地区。基于近几年来在成都地区校招的经验,招聘团队从集团角度加大了优势宣传,经过和成都地区高校老师的深入沟通、前期充分的校园宣讲以及和意向学生提前电话沟通,在招聘团队的共同努力下,终于圆满完成西藏天厨3名储干的招聘计划。而针对武夷山机场需要招聘气象类岗位的情况,招聘团队也同样借力集团优势,积极联系成都信息工程学院,为武夷山机场的前期招聘做好沟通工作,确保招聘任务顺利完成。 先进系统 优化流程 如今,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正视和重视招聘管理的重要性。一方面来自外部人才争夺的激烈化,另外一方面受企业内部管理质量提升、招聘流程化、内部协同、资源内部分享等因素的影响。 2014年的校园招聘,恰逢集团引进国内知名供应商的“云”招聘系统。“云”招聘系统是集邮件、短信、网申及简历库于一体的操作平台,仅通过一个系统就可实现各项功能的操作,大大提高了招聘效率,对于企业的人才库建设及面试甄选人才等评估流程带来了极大的帮助。借助系统优势,给集团今年整个校园招聘带来了完美的体验。 相对于今年而言,往年的校园招聘,除了“网申”是采用线上的形式外,简历筛选、面试安排、复试通知等其他流程均需靠手工操作,招聘小组成员需携带大量纸面材料到各地参与校园宣讲,降低了学生对集团校园招聘的体验,也给招聘工作带来一定程度的不便。而今年引进“云”招聘系统后,所有的流程都在线上操作,每个应聘者的沟通记录、面试记录、面试官评价都能在系统中体现,在给招聘小组带来便利的同时,也给应聘数据的完整性带来了极大的帮助。通过“云”招聘系统,彻底实现了材料电子化、数据云端化和流程完整化的完美结合。由于“云”系统同时在各个模块设置统一的模板,严格规范了各个环节的统一性,在给招聘团队带来便利的同时,在操作上也更具严谨性。 细节入手 提升形象 近年来,毕业生对企业的雇主品牌和雇主形象越来越关注,集团在招聘方面给毕业生的体验感受也在不断地提升。招聘过程其实也是雇主品牌建设的过程,是展现集团品牌文化的过程。在今年的招聘过程中,招聘小组深刻体会到细节的重要性,从细节入手,让学生有更多欣喜的体验。 如通知面试时,招聘团队会提前把整个招聘的流程、持续时间、各个环节的时间点制作成招聘流程图,让学生对整个面试过程有深入的了解;在宣讲现场,招聘团队也会针对学生感兴趣的企业培训、职业成长、企业文化等相关内容做深入浅出的解答,为现场互动的同学准备精美礼品,在面试现场提供茶水和点心,从细节上体现“翔业”优秀雇主品牌形象;在招聘过程中,通过微博、微信等方式,与学生保持紧密联系,对招聘过程中存在的疑问一一耐心解答;考虑到好多学生是从外地学校远赴厦门参加面试,交通和住宿成本较高,为节省学生的开支,招聘团队将整个招聘流程安排得更加紧凑,整个招聘过程在三天内就全部结束。这不仅节省了学生在厦门的逗留时间,同时也给他们留下了雇主“专业、高效”的形象。即便有些学生最终未能加入集团,但他们在招聘过程中所感受到的点点滴滴,都有助于在往后的口碑传播中提升集团形象。  |